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9-10-20 18:01王君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王君

摘要:初中数学中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使得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本文主要从当前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意在提高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列方程应用题;学生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085-01

Abstract: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he purpose of solving word problem teaching is mainly to train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hroug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logically and solve problems can be enhanc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word proble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teaching effect of word problem is not very ideal because of the weak found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lumn equation solution application problem teaching problems, proposed targete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level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lumn equation application problem, student existence problem, solution strategy

初一的学生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后要比较系统的来学习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好多的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逆向推理上,对于用方程顺时思维来解决难于理解。

而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恐惧主要源于初一年級学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较差。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畏惧的心理:

首先,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审题不清。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能否做到认真、仔细地审题,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效。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学生弄清题目中事情的经过和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如:在配套问题中有这样一题: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组成,用1㎡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好多学生在读这个题时,分不清题目中的信息。在设未知数时,直接设A部件有X个,对于题目中等量关系一知半解的。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内容是让如何分配6㎡的钢材来制作A部件和B部件才能使由A部件和B部件配套而成的仪器恰好配套。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审题时正确把握题目所给的信息。

第二要注意学生严谨的审题态度与习惯。刚开始,应要求学生审题时先将题目通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时要求大体上弄清题意,第二遍精读时要求逐词逐句地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将题目关键词句用笔做上记号,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题意。并且在给学生举列时要贴近生活,例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顺水/顺风速度、逆水/逆风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风速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寻找相等关系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这也是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解题前的“分析”作用,注意不要在设未知数后,直接列出方程,要先用文字语言叙述相等关系,列出展示相等关系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的题目还可利用示意图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找出其数量关系。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 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如何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人?

列表分析:

这题中如果应用列表分析题目中关系能更直观第帮助学生理解,也能清晰的反映相应的等量关系。这一步教学时必须下大功夫,不能操之过急。另外,要重视列出方程所需代数式的教学,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准备,这一环节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老师要加大对学生识题能力的培养。

再次,做好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做好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强化有关概念、四则运算、文字题、应用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应用题教学是随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断深化及四则运算的扩展而逐步加深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会使用代数法。负数的引入使初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产生一大飞跃,但他们的思维 “孤立地认识和记忆各种抽象的规定”,表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他们对代数法持有抗拒态度,仍然用算术法来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弄清算术法与方程法的区别和联系,用同一例题(特别是复杂的例题)的两种解法,说明方程解法的优越性,逐步改变学生用算术法解题的思维方式,过渡到中学用代数法解题的方法上来。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把应用题的解答与四则运算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从意义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结语: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将应用题归纳成各种类型,并总结出固定的相等关系。这样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都懂,而课后自己独立解题时,就只会套用老师归纳出的所谓“公式”,因而在教学中还要提倡一题多变,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以上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学,加强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各部分知识间的链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着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兆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5(08):111.

[2]郭凤.引导学生转换思路——例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20):92.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处理好四对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