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9-10-20 19:53赵娟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赵娟

摘要:在新的教育体系环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总结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变革自身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16-01

Abstract:in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qua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ever,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reflection, change their own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qualit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iling textbooks; Core literacy

1 提升學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倾向于文本教学,忽略了“图片和文本”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纯文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较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采用“图文并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插入图片,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1.2加快教学的进度。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能力仍处于开发阶段,他们往往很难理解一些抽象句子的含义。如果教师在一个句子的解释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就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拖慢课堂进度。如果在教学课堂中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视觉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其想象空间,还能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提高课堂效率。

1.3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这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2 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乏课堂主体地位。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课堂环境和课堂效率,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感到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丧失课堂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2.2教师缺乏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进度,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听”和“记”中,忽视了学生的“说”和“悟”,教师大多让学生进行听讲和记忆,很少让学生提问,学生尚未透彻理解知识就已经结束了一堂课的学习。如此一来,教师虽然按时完成了课堂内容,却无法收到明显的课堂效果。

2.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语文课就是一门只需要记忆背诵的课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应试教学上,设置的探究课程时间较少。教师虽然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却没有得到提高,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3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增加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核心素养教学最直观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也能带着兴趣学习。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乐渲染课堂的气氛,教师可在一旁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引导学生尽情遐想,创设轻松自在的学习情境。通过听觉和视觉表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学会感恩,这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一些电子设备代替了学生手中的铅笔,学生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了,但是书写能力却越来越差。对此,教师需要变革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根据汉字固有的形象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汉字进行分解记忆,同时增加练习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汉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不懂就问》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的表意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教师可利用图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在课后通过“你画我猜”等活动进行扩字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3.3开展实践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开展实践课,带领学生去野外学习,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逐字逐句地向学生解释文章内容。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在浓烈的春天气氛里,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苏醒,通过学生自身的视觉体验,使其很容易地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融入“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才是具备人文素养的语文课堂。相比做学问,教会学生做人更为重要,这也正是目前语文课堂中缺失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将“核心素养”作为改革的核心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自我发展认识能力。这对于学生小学阶段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凤.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8(12):37-38.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