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殊途同归之我见

2019-10-20 04:24邢乐妍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王安石万物苏轼

邢乐妍

谈及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我们最熟知的应该是《论语》中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吧。真正的朋友之间虽然想法各异,性格迥然,但总可以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享受纯真美好的友谊,他们无疑是殊途同归的。

文人的相知是和而不同。宋代大文豪兼政治家王安石在主政时期极力推行新政,为了新政的推进落实,排除异己,是他不得已的手段。同时期在朝为官的苏轼苏子瞻因与其政见不同也在排挤之列,但政治上的不同观点并不妨碍两位文学巨匠欣赏彼此的才华。王安石作为长者心中十分喜爱洒脱诗意“把酒问青天”的后辈苏轼,而苏轼也十分钦佩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时移事异,苏轼中年时遭遇乌台诗案的打击,险些被问斩,朝廷上下许多官员替他求情,其中就有已致仕归家的王安石。他上书皇帝,为苏轼求情,之后他还私信苏轼,邀请其来自己的家鄉隐居,远离官场。而苏轼也谨记王安石的善意与帮助,更是王安石失势后仅有的几位仍挂念,尊敬他的旧友之一。可见才子文人间的相知绝非浅薄的官场交际,逢迎接洽,一句“和而不同”在他们心中不仅仅是经典里常常诵读的警句,更是患难时同心携力,共渡难关的真心实意,苏王之间的真切情谊让我读懂和而不同即是无言的爱惜爱护。

生死兄弟间的患难相惜即是殊途同归。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同样不乏人性的光辉闪耀。《盗墓笔记》中的主角张起灵,张家最后的族长,有着特殊的身份,特殊的使命令他早已习惯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日子。在他的世界里,过着没有谁需要真正的关心,没有谁需要去牵挂的生活。另一位主角吴邪,名校毕业的建筑系高才生,平静的生活着,经营着爷爷的古董店,家族长辈的庇护,让他许多年不曾涉及到更加险恶的世界,在他还是一个男孩的时候从未想过走上盗墓这条未知而险恶的道路。再后来,吴邪和张起灵偶然相遇,并逐渐在合作中成为伙伴,成为了可以安心把身后的安全交给对方的过命兄弟。他们许多共同的经历让张起灵有了些许人间烟火的感情,也让吴邪脱离开家族的庇佑,磨练成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吴邪天真纯粹的存在让张起灵可以会心地微笑,而张起灵的引领也让吴邪不断成长。虽然间歇性的失忆症会让张起灵失去以前所有的记忆,但他会回到吴邪身边,因为潜意识中告诉他,这里很安全、很安心。当最后的使命和抉择到来,张起灵没有选择直接消失而是如实告诉了吴邪自己要离开,平静的一如往常,因为他知道从前自己的消失可能全世界都不会发现,可现在至少吴邪会发现,而吴邪也坚定地选择了陪他走到最后的终点,即使这之后许多事情要回到起点,即使未来的路他们必须各自走下去,但两人都选择了努力再送对方走一程。真实世界里我们读者可能永远无法看到他们的面容,听到他们在畅谈,但在心底,相信他们就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努力走完自己的路,这种超越血脉,超越时间、空间的可贵真情,是这部作品灵魂的所在,两位主人公迥异的性格和人生之下,是他们殊途同归,患难与共的不二友谊。这样真切的友谊让我读懂和而不同即是各自前行,彼此祝福,相互守候。

取法自然,从万物体悟人生,我们同样要以求同存异的心态与万事万物共处。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分析如何与万物相处的箴言。张载曾说:“民我同胞,物我与也。”其意为:“人类是我的手足兄弟,万物,是我同道的朋友。”这位北宋的大儒深谙与万物共处之道,即使万物有各自千姿百态的模样,有千变万化的生存规律,人与物之间有不可逾越的许多壁垒,但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几千年来,“人物”始终是并列在一起的词语,这也是祖先告诉后人,人类也是万物中的一物,与其他所有生命或静物一同生活在这大地上,同呼吸,同进退。因此在我们的时代,作家张晓风这样理解中国人的物我观:“既不是逞能地去霸占万物,也不是无能的役于万物,只是一个欢欢喜喜的孩子,走在欢欢喜喜的阳光里,觉得眼前一切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全都和自己有亲有故的心情。”也正是我们文化中这种对万事万物的珍重和守护,孕育出中国式的英雄主义——科幻巨作《流浪地球》中中国人决心带着自己的地球家园一起逃亡,不忍舍下任何一草一木。可见人与万物和谐共生,是求同存异的最广义而温情的阐释。

大国外交场更展现殊途同归。新中国七十载的风雨历程中,外交事业始终秉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从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五十年代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略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中国不断以友好、开放、包容、互惠的姿态寻求共同发展,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谋求发展为目的,携手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天的非洲腹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国高铁飞驰的身影,在巴基斯坦的贸易港口得见中国援建的物流体系,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也收到了来自德国,泰国等国的订单,未来会飞出国门,飞向世界。祖国明智的外交方略让我读懂和而不同即是尊重彼此发展实际,携手前行。

我们从古今大事,文学作品中体味和而不同,领略殊途同归,也是从历史的见证中“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明白如何将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扬下去,在为人处事中,和而不同,友爱亲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选择正确的方向,寻找适宜的伙伴,在与自然与万物的共处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在努力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实现殊途同归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太原市成成中学校)

猜你喜欢
王安石万物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北陂杏花
当万物有了表情
梅花
苏轼吟诗赴宴
万物构成
我来添画
道不远人楼难弃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