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其示范应用

2019-10-21 06:38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肖强
中国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百菌

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肖强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2.农业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310008

茶炭疽病Disculatheae-sinensis(Miyake) Moriwaki&Sato是茶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1],在我国各产茶区时有发生[2-3]。近年来,该病发生日趋严重,已逐步引起大家的关注[4]。

目前,药剂防治仍是该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已报道的防治药剂主要有百菌清[5]、咪鲜胺[6]、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氢氧化铜[7-8]和啶氧菌酯等[9],但之前的研究多为某个药剂的单一试验。

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择了6种药剂对茶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试验,并对筛选出的一种药剂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茶叶生产,对有效防控茶炭疽病和减少茶园中化学农药使用具有积极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药剂:22.5%啶氧菌酯SC,美国杜邦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EC,巴斯夫有限公司(中国);250 g/L吡唑醚菌酯SC,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75%百菌清WP,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WP,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百可得),日本曹达株式会社;10%多抗霉素WP(宝丽安),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75%百菌清WP(达科宁),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共设22.5%啶氧菌酯SC 1 500倍、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250 g/L吡唑醚菌酯SC 1 500倍、75%百菌清WP(顾地丰)600倍、10%苯醚甲环唑WP 1 500倍、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 2 000倍、10%多抗霉素WP 1 000倍、75%百菌清WP(达科宁) 1 300倍和清水对照共9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小区面积20 m2。

试验地点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该茶园为坡地条栽茶园,品种为龙井43,树龄10年,覆盖度90%,常年发生茶炭疽病。试验于2015年4—6月进行,分别在第一次喷药前、第二次喷药后21 d调查各小区的病情指数。在各小区随机选取夏梢上的成叶,调查50~100片叶,按分级标准目测分级,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指和防效,并用DPS软件对各处理的病情指数进行显著性测定。

2.示范应用试验

试验地点:杭州市双浦镇聚芳永茶叶公司福海堂基地,试验地为坡地条栽茶园,品种为龙井43,成龄茶树,树高75 cm左右,覆盖度90%,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常年有炭疽病发生,2015年茶炭疽病发病较重。示范茶园面积约2 hm2。

试验及调查方法:全年在春秋两季均防治,5月下旬初喷,间隔7~10 d再喷1次;9月上旬初喷,间隔7~10 d再喷1次。全年防治2次,共喷药4次。药剂施用情况:(1)春季喷施:第一次喷药日期:2016年5月30日,第二次喷药日期:2016年6月6日。用药处理:吡唑醚菌酯(250 g/L悬浮剂)1 000倍,对照药剂咪鲜胺(450 g/L水乳剂)1 000倍。用液量675 kg/hm2。喷雾器具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2)秋季喷施:第一次喷药日期:2016年9月17日,第二次喷药日期:2016年9月24日。用药处理等同春季喷施。药剂对照区和空白对照区各约0.03 hm2,其余全部喷施示范药剂。

试验调查方法:分别在试验前和末次喷药后14、28 d调查发病情况。在各小区随机选取5个点,每个点调查1 m茶行内的病叶总数。计算平均病叶数和防效。

防效计算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茶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于4月下旬嫩梢刚长出尚未发病时采用6种药剂共8个处理对茶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1)表明,22.5%啶氧菌酯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的防效最优,药后21 d防效均在98%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和10%多抗霉素WP的防效,均在75%以上;10%苯醚甲环唑WP和百菌清WP的2个剂量防效相对最低,为56.0%~63.6%。

2.250 g/L吡唑醚菌酯SC的示范应用试验

春季施药在5月30日进行第一次喷药,6月6日第二次喷药,药前无基数。春季喷施250 g/L吡唑醚菌酯SC防治茶炭疽病的示范应用效果如表2。统计结果表明,末次药后14 d,吡唑醚菌酯(250 g/L悬浮剂1 000倍)对茶炭疽病的相对防效为84.7%,对照药剂咪鲜胺(450 g/L水乳剂1 000倍)的防效为89.8%,两者防效相当,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末次药后28 d,吡唑醚菌酯(250 g/L悬浮剂1 000倍)对茶炭疽病的防效为95.5%,对照药剂咪鲜胺(450 g/L水乳剂1 000倍)的防效为93.0%,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剂处理区的平均病叶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

表1 6种药剂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秋季施药在9月17日进行第一次喷药,9月24日第二次喷药。秋季喷施250 g/L吡唑醚菌酯SC防治茶炭疽病的示范应用效果如表3。统计结果表明,秋季茶园炭疽病明显加重,药后14 d空白对照区平均每米茶行(约1.5 m2)中的病叶数达到了829.5张,造成大量病叶脱落,试验药剂处理区的病叶数仅为15.7张。药前和末次药后14 d的调查显示,药剂处理区病叶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从相对防效上看,防效看似不高,但这是因为药前的基数本身差异较大产生的,从病叶总数来看,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差异极显著。

表2 250 g/L吡唑醚菌酯SC防治茶炭疽病的示范应用效果 (春季喷施)

表3 250 g/L吡唑醚菌酯SC防治茶炭疽病的示范应用效果 (秋季喷施)

三、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6种药剂对茶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啶氧菌酯22.5%SC和吡唑醚菌酯的2个剂型(250 g/L EC和250 g/L SC)防效最优,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和10%多抗霉素WP的防效较好,显著高于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10%苯醚甲环唑WP和百菌清WP的2个剂量防效一般。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防效表现优异,与之前的研究结果[7-9]表现一致。吡唑醚菌酯250 g/L SC的大面积示范试验效果也较为理想,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该药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药剂防治的关键之一是防治适期的把握,一般来说,病害防治应提前进行,最好在未发病前喷药防治。因此,除了选好药剂,还应做好病害的调查和测报,才能保证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无人机飞防时药剂使用浓度和常规喷雾有所不同,目前吡唑醚菌酯的2个剂型(250 g/L EC和250 g/L SC)在高浓度(稀释倍数≤200倍)时可能出现药害,因此,在进行飞防时如选用吡唑醚菌酯需注意剂量,避免出现药害。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百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鸡胗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百菌清残留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