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体会

2019-10-21 07:04赵玮宇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钳工技能课程

赵玮宇

钳工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具有适应性强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是机械行业中“万金油”。即使在机械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钳工在机械设备的装调与维修、工装夹具的制造与维修等方面依然不可缺少。所以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仍旧是现今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获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学情分析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获得钳工工艺及相关工艺知识,掌握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各种钳工工具、量具及设备独立进行各种钳加工操作。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既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笔者通常采用“教室讲理论、车间练技能”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刚开始技能训练时,学生还有一些学习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枯燥的理论学习和重复的技能功训练会慢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疲劳、厌烦的情绪。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究。

二、解决方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对某一课程有兴趣,就会专注地钻研它,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欠缺,如果直接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始第一节课,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以考虑在第一、二节课程教学中融入参观教学法和演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这里采用的是准备性参观,旨在为学生日后的课程学习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以便获得新知识。开课时可以考虑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进行参观教学。

首先,带学生参观车间的工作区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导游”的角色,为学生讲解钳工车间内钳台、台虎钳、砂轮机和台钻等设备的功能与使用,让学生对钳工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认识。

其次,为学生展示钳工常见工量具与加工成品。相比课堂里单一的讲授教学,实物展示与操作演示更能为学生建立出具象的认识。如这时教师提问:“从我们钳加工常用的工具设备可以发现钳工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提出钳工的工具设备大多是手动的。此时教师便可自然地引出钳工的概念,即钳工手工操作為主,使用手工工具和一些机动工具对工具进行加工或对机械部件进行装配的工种,由于大多手工操作在台虎钳上进行,故称为钳工。这时,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容易地掌握了钳加工的概念,也认识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最后,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讨论环节,请学生完成课前布置任务,交流心得体会并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还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

2.理论联系实践,采用现场教学

传统的理论课程是在教室中进行的,这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感性认识难以加深。将理论课搬进车间,可以让学生从现场的展示与操作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了学生理论运用能力。

比如在讲解锯削工艺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锯弓与锯条,学生通过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这些工具的区别。这样,学生可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充分认识锯削工具的规格。然后,教师再为学生示范锯削操作,请学生参与尝试。学生体验后会问,锯弓在推出和拉回时用力为何不同?教师由学生的问题引入锯削原理、锯齿几何角度等相关知识。这样有针对地将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有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锯削理论知识总结锯削操作要点,再组织实操练习。实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学习过程。

相比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这一特点。教学在车间内进行,将教学内容同现场实物相结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结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车间生产纪律的习惯,所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亦可考虑使用。

3.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操作技能水平

众所周知,钳工是一个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种。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重复枯燥的训练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实操训练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例如在平面锉削实操课上,先请数位学生尝试锉削出一个平面,其余学生观察记录。待学生完成加工后,请参加体验的学生总结体会,其余同学点评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再由学生的问题引出平面锉削加工的操作要领并亲自示范。实践证明,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先教,学生再做”的教学方法,这种“先做后教”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把握得更精准,更深刻。

当今社会,智能手机己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如果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它也会成为一个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平面锉削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相邻工位的学生互相摄像,学生不仅可以及时地发现他人存在的问题,也能从他人的拍摄的视频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拍摄操作示范视频发送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把握动作细节,方便学生对照练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强调学生自己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摒弃过去老师先讲,学生再练的被动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完成任务的氛围。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客观主体的要求,又是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要求。

4.结合项目驱动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布置项目课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组学习。比如在长方体的加工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零件图的识读、量具使用的学习、加工工艺制定、画线加工、锉削加工和工件的检验几个学习活动。在这些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按组自学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在需要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讲解。任务完成后,设计评价环节,以成品展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

通过项目的引用,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不仅发挥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提升了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钳工教学中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及采用项目驱动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完美融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教师顺利开展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重视多门课程教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随着钳工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逐渐发现传统钳工教学中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在教学中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与操作上,这对于钳工教学中项目驱动法的应用以及“一体化”课程的开展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重视钳工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例如在长方体加工项目中,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工种任务,这就需要学生识读零件图和分析技术要求。此时,钳工教师必须熟悉机械制图、机制工艺基础和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内容,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活动并编写相应的工作页。在进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过程中,重视钳工与其他课程教学之间的衔接,通过多课程联合教学来提升钳工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既学习到本课程的内容,也对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钳工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将多门课程融合到钳工课堂中,这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并勇于实践。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三、小结

机械制造业中,钳工是不可缺少的工种。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相应的实操技能水平。从事钳工专业的教师们不能落后守旧在传统的工艺上,应主动用新知识武装头脑,创新课程的内容,确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培养任务,探索和践行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普遍对钳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钳工实习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学效果欠佳。钳工教师就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整个实训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技能训练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指導,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钳工技能训练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切实提高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中,作为教师责任重大,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企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培养其综合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钳工技能课程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