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嫁接到技工教育

2019-10-21 07:04叶谦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嫁接双元制

叶谦

摘要: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大国工匠”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更是对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譬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是职业教育的典范,本文就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特别是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嫁接到我国技工教育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 技工教育 嫁接

2016年笔者荣幸地赴德国参加了职业教育学习培训,在不莱梅应用科技大学、不莱梅大学、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欧洲商学院国际部、锡克职业技术学校和不莱梅手工业协会、空中客车机冀组装厂(AIRBUS)等学校和企业进行了学习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此次学习培训,让笔者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模式和教育方法,政府主导和社会的参与、认同、需求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刻体会,特别是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触动很深。笔者对如何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嫁接到技工教育进行了思考。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中、高职教育的基本形式,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处于世界各国职教的前列,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保障。

所谓“双元制”就是学生在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结业后的职业教育,整个教育培训学习过程是在企业或工商协会(专业技能)和职业学校(构用的基础课程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的职业学习活动。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主要依托于“企业或行业协会实践培训”+“学校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这种“双元制”教育达成了职业培训三结合,即实现了学生层面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培训机构层面行业协会与职业学校,社会层面企业需要与职教发展紧密结合。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容和特点

1.“双元制”主要内容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进行划分的,学制一般为2~3.5年,有坚实的法律作后盾,有专业的规范条款、有相应的教育大纲要求。整个教育教学培养的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主要完成实践技能的培训,以生产工作任务和生产工艺流程为导向的有目的学习,且按照联邦教科部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学校主要完成职业需求够用的文化理论知识。

德国有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300多个工种,各类职业都有统一的标准,有通用的企业培训框架指导计划。在培训指导计划之下,实施模块化教学。把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紧密结合,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理念设计课程,强调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应用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突出实践性。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活动为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情境化模块,用照片、视频形式等直观形式进行仿真演示,内容十分详细。以电工为例,就包括500多个情景模拟,57个视频,6000页纸,600张照片。目前,德国职业教育研究院已经把300多个职业进行了模块描述,工作场景全部录入系统,并在网上发布,随时供查阅学习。

在技能人才培养应用中,依托现代网络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既突出了规范化,又直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还不限学习的地点、时间,学习者可以灵活地开展学习,大大提高了培养的效率。同时,把职业(工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统一,确保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科学规范。

2.特点

(1)入学条件。德国教育体系健全而灵活,鼓励和支持学生多渠道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又是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这类学生的入学资格,一般必须是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自主联系或通过行业协会(职介中心)选择企业,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并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培训合同,到工商会存档。经过这些步骤后就完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学生注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具备二重身份一一学生和学徒工。

(2)政府主管、统筹规划。“双元制”教育由政府统一公布国家认定设立的职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院通过调研推出新的职业工种),德国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00多个职业,在全国范围内制订统一的标准并颁布培训计划、职业教育法规。全面协调企业需要、工种设置与培训教育的关系。完善了整个职业(工种)要求规范、标准统一、行业通用、培养与就业结合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3)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自1969年实施《职业教育法》后,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手工业劳动者的《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职业促进法》等。按照这些完善的法律规定,在德国凡是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或其家长),和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企业三方签订《职业教育培训合同》,以法律文书的形式保证了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和工作。

(4)參与面广,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考核全面。德国“双元制”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实行了一种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即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均承担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责任与义务。

经济界、社会伙伴和政府部门全都参与到“双元制”职业教育且各利益相关者为“双元制”教育进行监督、监测并提供支持。各州对职业教育学校行使主管权,行业协会承担国家或州政府委托的职业教育任务,并组织考试委员会单独组织考试。

在考试考核的方式上,突出“独立,创新,全面”的特点,一般采用情境化的任务项目式的考题,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考核内容,注重有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采用考教分离模式和项目任务式考核方法,有助于提升技能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

由多方组织的严格统一的结业考试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三、探索如何将“双元制”教育嫁接到技工教育

我国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相比较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有较大的差距。“双元制”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培养出与企业生产实际零距离的技能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才是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我们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也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并且课程开设中的实际操作课和专业理论课占比要求大于50%,但是很多学校由于生源规模大,实习实训设备数量有限,远远达不到教学实习的要求。而且也跟不上企业先进设备的步伐,更谈不上新技术运用,再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简单直接、照搬照抄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肯定是行不通,我们应吸取“双元制”教育的精髓,不斷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从而为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1.继续推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学徒制实际上就是我国现行版的“双元制”,教授基础公共知识、基本理论和必须够用专业理论知识,采取模块教学法,一周利用1~2天时间在班级学习,一个班分为6~8个小组进行专业实践和综合实际操作,再由校办企业和紧密协作型企业的大师或技术能手、师傅,采用师傅带徒弟形式培训3~4天。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陶瓷工艺和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平常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室和实习操作室进行,而专业实践和综合性实习到校办企业和大师工作室,由大师和车间师傅安排和指导专业实习,效果很好。

2.不断扩充和完善学校与企业协作的“冠名班”“订单班”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协作

“双元制”是“校”+“企”,冠名班其实就是“双元制”模式的初级体现,我们可以尽量完善和夯实这种培养模式。把学校和企业协议推广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力;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学生专业培养模块,引进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将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参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培训;学校与企业协作做好顶岗、转岗和轮训实习,特别注重学生实习考核及综合评价。

3.着力加强“理实一体”或“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突出的是“校+企”,我们现在国情决定不可能完全依托企业进行实践实训,那么就应该根据学校专业实情,做好市场调研,结合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训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生产产品实际,参考企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制定出本专业、工种的教学模块,可制定10~16个教学模块,即每学期进行2~3个模块的教学。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制定维修电工工种教学培养方案中,在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维修电工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调研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企业生产产品(机床、电梯等),将维修电工教学培养划分为基本知识认知、电子电路安装、照明电路路安装、电气控制电路安装、PLC电路安装、变频电路安装、综合电路安装、机床电气故障维修等模块。根据各模块的要求建设好工作室和操作室。每个模块再由专业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结合企业产品和需求讨论制定出1~5个具体工作任务书或工作项目页,然后按照每个具体任务认真完成执行教学,即任务一咨讯一计划一决策一执行一验收评价。那么我们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嫁接到技工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嫁接双元制
不同砧木对油亮型黄瓜品种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