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

2019-10-21 07:04丁悦李必新肖文君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丁悦 李必新 肖文君

摘要:教学设计对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将教学设计划分为三个步骤,并结合具体中职专业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说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为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 专业课程 教学设计

中职院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择专业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和选择的多样性,导致中职专业课教学设计缺乏统一的设计模式。由于中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特点,更是增大了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的难度。

现阶段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多是借鉴普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诸如中职教学特色不突出、不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教学活动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也同时存在。

本文针对中职专业课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如何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专业课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基于单片机的LCD显示》为例,对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证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具身认知理论视角解读

具身认知最初源于对身心问题思考的哲学领域。该理论认为,身体作为认知的基础,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同时认知的形成也是源于身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由此提出认知发生的系统是“脑一身体一环境”。其核心理念是人体一心脑一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诠释,强调学生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的联系。

在具身認知理论的视角下,学习者被视为一个复杂个体,学习和行为一般无法预先确定,学习目标是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提供具有不同刺激的丰富的学习环境,虽然会导致“困惑”和“混乱”,但这种状态却是发生学习的最佳时机。

因此,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依据教学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的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阶段、课中的师生互动和情境融入阶段和课后的移动学习和个性辅导阶段。

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阶段是将具身作为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情感三者与语言、身体及情境相结合进行学情分析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整理。

师生互动和情境融入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阶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辨析情感动机、情感体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来帮助学生建构情知意框架坐标,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移动学习和个性辅导阶段是教学的评价反馈以及课后自主学习。具身认知理论启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释放学生的身体,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氛围,使得学生的生理体验转换为心理上的收获。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1.课前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阶段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要求教师提前预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情况。课前的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相关测试题或量表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二是基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考虑,选择和设置适用于该专业课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支撑,并整理出相关资源。

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学情分析是教师资源整理之后、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的依据,资源整理是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驱动条件。这也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脑一身体一环境”中的情境预设,它是开展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环境基础。

2.课中师生互动和情境融入阶段

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是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标而开展的专业教学活动,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是中职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咨询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去建构知识、培养技能,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情境的融入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要为学生营造贴合教学活动的情境,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生理体验,从而增加学生的工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课后移动学习和个性辅导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得到普及,这就让课后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课后进行个性化辅导是有必要的。移动学习和个性化辅导是专业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中职专业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营造了另外一个不同于由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与不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化的辅导,可以让学生以自己适合的方式建构知识、培养技能。

另外,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后问题的设计,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以中职电子专业课《基于单片机的LCD,~示》为例,依据具身认知理论进行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

《基于单片机的LCD显示》的学习任务以掌握MCS-51单片机相关的引脚参数、连接方式和使用原理为主,教学评价方式采用教师编制的卷面题目考察。学情分析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基础,开展方式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教师针对MCS-51单片机的基础内容编制试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此明确教学过程的基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然后,设计学情量表,包括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MCS-51单片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为设置教学活动情境和开展教学活动做准备。

2.课中:师生互动和情境融入

基于单片机的LCD内容显示使用的是新版的Multisim10,在绘制电路原理图中调用的虚拟元器件和实践原件相仿。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单片机类型和相关设置,如MCS-51单片机。LCD要明确各引脚的连接方式,如VCC接电源、CV接电源调节屏灰度、GND电源接地、E信号使能、RS数据/命令选择端等。LCD若需要再次显示数据,需先运行清屏程序。添加元器件按“ctrl+w”弹出的选择窗口中选择元器件的类别,在Family中添加元器件之后开始绘制电路图。随后在“汇编语言”中选择“汇编程序”,编写汇编语言时选择“C”,这代表使用C语言编写完成对单片机的设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相关专业信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主动咨询教师,在已有的学习情境中开展师生互动。

然后,绘制电路图,实现LCD效果显示。完成单片机的设置之后,Multisim10操作界面左侧的“设计工具箱”中会产生新的文件,随后选择Circuitl显示电路窗口之下的“main.asm”,在项目窗口中就显示编程窗口。回到电路窗口,按照电路图的要求选择元器件,并且按照教材中的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电路连接后点击“main.asm”,到编程窗口进行相关的程序编写,将编写的程序写在“$MOD51”和“END”两个语句之间。

之后进行程序的载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右击“设计工具栏”中的“main.asm”,选择“Build”。编程的错误和警告会在软件的状态栏中显示,一旦程序出现错误,状态栏会将错误程序标红,并显示程序出错的具体位置。学生根据警告很容易就能找到错误并对程序进行修改,教师帮助学生把程序修改到0错误和0警告。程序调试正确之后,在Multisim10的电路窗口点击快捷工具栏中的“RUN”按钮,绘制的电路图中的电路窗LCD就开始显示。

在這个阶段,学生基于学习情境,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下开展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LCD显示任务,培养了自身的职业能力。

3.课后:移动学习和个性辅导

基于单片机的LCD内容显示通过Multisim 10的虚拟仿真元器件连接电路图,但受限于上课时间,学生无法多次操作来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微课资料上传,让在学生课后开展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设置的课后问题开展教学反馈和个性的辅导,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小结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分析表明,按照课前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和资源整理、课中做好师生互动和情境融入、课后做好移动学习和个性辅导三个阶段对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符合中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且能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本研究旨在为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一个可行的视角,同时也为中职专业课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