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二维码

2019-10-21 06:46罗晓萍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廊道二维码校园文化

罗晓萍 彭敦运

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由信息技术支撑的个性张扬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因为它不仅是社区文化的亮点,还能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源,这是许多人,即使是当初的办学人也不曾想到的。

社区中这种新型文化的崛起,开启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对接并不断深化的新视窗,将学校更和谐地嵌入社区,嵌入当地社会,让个性化教育成为更多人能够分享的改革红利。

校园里出现了好多二维码

长江边上的古镇金口,自古就是文化繁荣之地。20世纪末,古镇金口作为大武汉的门户,猛地抓住了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的契机,发展了汽车业,并带来了10万个就业岗位。突然多出10万人就业,给金口古镇的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不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即人们也高度关注这里的校园文化有没有个性,能不能给汽车业提供更大的创新助力,能不能让他们的后代在这硬件过硬的校园里享受个性十足、美轮美奂的基础教育。

金口小学的领导班子,就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始对自己的校园文化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和开发。

用信息技术支撑校园文化,创造自己别样的个性,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

众所周知,今天大大小小的学校,无一不喜欢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高悬在办公楼上,远远看去,它们不仅醒目,而且还有一种广告效应。

然而,这些抽象的办学理念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懂的,对于那些更专业的教育概念以及刷在学校各条廊道上的文化专栏,家长们更是似懂非懂。即使找老师们求教,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说得清楚的,而能说得清楚的校长们,平时又很难与家长见面,好不容易在家长会上见面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也很难把校园文化讲深讲透。

可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对校园文化了解得更多更详细,他们这样做除了是在关心子女受着什么样的教育,也是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觉地扮演着教育第三方督导的角色。

怎样解决这些现实中的矛盾呢?

信息技术给出了最好的方案,那就是“互联网+校园文化”。具体的切入口,就是“二维码”,而引导家长们走进“互联网+校园文化”的,就是它们人人都有的手机。

金口小学的校园文化,是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的。她不仅把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古镇壮硕的文脉实施了对接,而且还在总长近千米的走廊、围墙、甬道上,直观地介绍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风貌、旅游名胜、美食美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金口相关的诗词歌赋。

近千米的廊道文化,该要推介多少知识?这些被介绍的,肯定不是课本中的普及型常识,而是教材中没有的地方文化瑰宝,是学生们最需要的课外营养。实际上,这些廊道文化也是今天的家长们不熟悉的,并且是迫切需要了解的。就这样,这千米廊道,就成了初来金口的人们广为认可.流连忘返的教育乐园,成了节假日亲子教育的福地。

可是,要想在几尺见方的小小版面上用简短的几句话将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说清楚,显然是不现实的。

怎么办?

学校领导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紧紧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虚拟的时空中,拓展专栏的空间。

譬如,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海军史的“中山舰”,1938年与日寇鏖战时在金口水域壮烈殉国,1996年打捞起来后进行修复,并陈列在金口的“中山舰纪念馆”。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学校的廊道中最多也只能用几百字来介绍。而对于中山舰这件国内最大的可移动性一级文物,甚至只能用几十来个字来说明;对于萨师俊这位中山舰舰长、民族英雄,也只用了100多字的篇幅。这样少的文字,怎么能说得清楚?

而像“中山舰”“萨师俊”这样的“微专栏”,金口小学近千米的廊道上就有几百处!

为了让校园文化生动起来、普及下去,金口小学大胆地将这些文化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二维码”与虚拟时空对接,从而解决了学校廊道中专栏“推介空间不足”“不能全天候阅读”“图文难以并茂”等问题,让金口小学的校园文化—下子成了古镇中最吸引人的文化亮点,成了家长手机中的“自带内容”,也成了家长、教师和校长们互动的热门话题。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文化亮点,金口小学也成了当地学生的最爱,成了家长们的热捧。无论寒暑,每天来学校做义工的家长都有十多位,最多时达到几十位,家长们感慨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做义工,那是享受;获得校园廊道上的“二维码”,我们就等于得到了一大摞写有鲜活故事的著作,获得了开启地方文化宝库的钥匙。

“二维妈”

一些年輕的家长,尤其是那些妈妈们,因为将校园里的几类二维码全部扫进了自己的手机,而且传播给朋友,被人亲切地称为“二维妈”。

“二维妈”们成了解读学校廊道文化的时髦达人。

其实,“二维妈”手机里的二维码,是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因此广受欢迎。

这种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中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它也是用代码编制的,不同的是它巧妙地利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的信息,并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所以,它同样具有条码技术的性质,可以进行自动识别。

更有意思的是,个性化的二维码,可以自己制作,并在网上进行相关的资源下载。金口小学的教师们,就是发现了二维码的这种优势,才将其与学校的廊道文化进行整合,达到相关信息传播的目的。制作二维码时,首先将文化专栏中的相关内容分类上传至网络,再在专栏的左下角印上专用的二维码。当家长们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时,就可以进入它对应的地址,获得一类“微专栏”里完整的数据,从而得到相关的详细解读。显然,有了这种解读,家长们就无需再寻找与校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使偶尔有几个概念还不十分清楚,也可以通过“百度”,或在校园网上留言,与校长开展异步互动,从而获得答案。

很明显,金口小学的廊道文化,本质上就是“学校自媒体”。不同的是,这种自媒体是把校园文化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并通过家长手机的“扫一扫”,把家长们变成了校园文化的受众,变成了积极推介学校廊道文化的“二维妈”。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二维妈”的不断推动、不断质疑,才使得金口小学的廊道文化成了整个古镇辐射教育影响最靓丽的风景。

真该感谢这些兢兢业业的“二维妈”们。

猜你喜欢
廊道二维码校园文化
最美城市“绿化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二维码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