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原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1 08:27张理想
现代交际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校核循序渐进翻译教学

张理想

摘要:翻译教学历来是高校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解过程、转换过程、表达过程、校对过程四个方面阐述了翻译教学要遵循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又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论述了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依据,说明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师生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循序渐进 翻译教学 理解 转化 表达 校核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01-02

人类的翻译实践史悠悠越千年。在这漫长久远的实践史中,从事翻译的有志者几乎都是穷一生之功于翻译,中外皆然。任何翻译实务活动从开始到终了一般分为理解、转化、表达、校核四个过程,此外,还必须依据语法结构进行翻译运作。

一、理解过程

理解是一个接受和破解原文信息码的过程。理解的第一步是接受原文承载的信息,通过大脑来处理它。理解的第二步是破解原语信息码,以获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可以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前一种是从词义开始,到句义—句群义—段落义—文章义的理解过程,从小到大,逐步获得总体概念,达到最终理解的目的,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后一种是反向操作,是一个依据语境因素,从文章的信息概念出发,由段落义—句群义—句义—词义的理解过程,使文章的总体概念逐步清晰化和具体化,达到吃透原文的目的,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从层面上讲,理解分为三层:词义理解、句子结构理解、语篇理解。

(一)词义理解

词义理解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词义理解,即将词典所给的基本词义直接搬到译文中去;二是在语篇框架下对词义的理解,即理解词语的“深层意义”,此时,词义的引申是必不可少的。在语篇照应下,有时词义理解的“引申”度让人震惊,词义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是翻译教学中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但我们认识到了词汇语义范畴扩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明白了为何词义具有模糊性特征,为什么词义的界定取决于语境。

(二)句子理解

对句子结构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句子基本意义的理解。要透彻理解句子的意思,首先要通过语法分析弄懂句子的基本结构,弄清句子的主要成分,明白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意义。有些句子包含特别固定表达法,值得特别注意,如果没有把握,就要勤查词典,确保无误。

(三)语篇理解

从语篇角度上理解,就是依据篇章的语境,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得出一个总体的语篇概念,在这个语篇概念的照应下,来理解和翻译各个句子,为译文做好铺垫。翻译绝不是逐字逐句机械地把原文转换为译文,学生应搞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语篇理解是建立在词义和句法理解的基础上,反过来又牵引着词义的内涵。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到位的理解过程。

二、转换过程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原作的概念与译作的概念、原作的背景与译作的背景、原作的推理与译作的推理、原作的结论与译作的结论之间均有一个转换的问题。翻译质量的优劣,或者说翻译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转换手法的是否恰当,转换技巧是否适宜。在理论上,转换过程介于理解和表达之间,原文通过理解之后,在译者大脑里形成了命题,然后进行概念或意义转换,这种转换是翻译过程所特有的。在很多场合下,译者对一些熟知的短语、术语或者句型进行转换时,是在瞬间理解中完成的,并且能无阻碍地表达出来。但是,如果遇上一些從未见过的短语、术语或与母语差别比较大的句子结构,会造成思维上的阻断,语言转换就会费些周折,也有可能造成语言转换暂时失败的后果。从文化层面来看,翻译转换有两个倾向,不是偏向于外语文化方面的表述,就是偏向于母语文化方面的释义。运用前者称为“异化翻译”,使用后者叫作“归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必不可少的频繁运用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译可以从文化和语言两个方面来理解:就文化而言,对原文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表达上做了变通,使之符合译语的文化规范和禁忌,符合译语文化的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翻译时尽量向译语的文化概念靠拢,宁愿信息“失真”一些,概念不能有“洋味”。归化翻译最大的不足是削弱了原文中的形象,因而缺失了洋腔洋味,弱化了洋文化的传播。就语言来说,译文语言相对规范,通顺易懂。具体来说,归化翻译往往抹掉外国文本中的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译文通顺,易为读者所接受。

(二)异化翻译法

异化翻译从语言上讲,旨在打破译语的语言规范性,偶尔有条件地牺牲语言流畅性,以凸显原语的语言特征。从文化上看,则要求保留原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读者了解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同,达到翻译的根本目的——引进和介绍西方的文化和地貌人情。这种翻译的思路固然没错,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并不是畅通无阻的。鉴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亦各有不足,译者可依据语篇需求,审视文化的差异,各取所需。

三、表达过程

表达是译者用流畅的语言将原文的信息准确传达出来的过程。严格来说,是一个词语选择、句式选用、句群组织的过程。准确的表达当然首先来自准确的理解,如果对原文信息理解有误,译文表达肯定不准。但是,理解准确并不意味着表达一定是高质量的。表达的好坏还有赖于译者对句式运用的娴熟程度。

(一)句式的选用

句式分为长句与短句、紧句与松句。在翻译教学中,无论如何,句式的选用涉及文体应用的问题,涉及母语修养的问题,最终归结到能否翻译出通顺、流畅、地道的译文的问题。

1.长句和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修饰语比较多,所以表述严密,表达详尽,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短句则相反,结构简单,短小易懂,具有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表达特征。

2.紧句和松句

就语言的形式而言,紧句是结构紧凑的句子,松句是结构相对松散的句子。就意义的描述而言,紧句往往是几个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松句是一句一个意思,几个意思分作几句说出来,有时显得啰唆一些。在翻译专业性较强的论文、国际会议交流的文章和有关公式、定义、概念时,可以适当地使用紧缩句;在翻译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工艺流程等文献时,可以适度地运用松散句。

(二)句群的组织

在完成句式的选用后,有必要从篇章上对句子顺序和句群组织加以调整。在理解过程中,译者阅读原文之后,掌握了其语言的语义结构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在转换过程中,译者将原语和译语的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直接转换,将结构不同的句子进行比照,按照原文句子的语义,顺应母语的行文方式表达出来。然而,还不能说就此完成了翻譯的全过程。译者还应该从文章的语篇角度对译文进行梳理并做必要的调整。

四、校对过程

翻译完成之后,校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检查的要点是:首先核实译文的核心信息是否明确,主要观点是否与原文一致;其次审查术语、数据、机构名称、人名地名、年月日等翻译得是否准确无误;再次斟酌译文是否符合表达习惯,是否有过于翻译腔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文信息内容的情况下,改变表达方式;最后对译文进行润色,增加译文文采。

五、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依据

为了准确把握意义,译者必须紧紧抓住语法结构,进行深透的语法分析,只有抓住语法结构,才能清楚寓于其中的语义结构,然后赋形于目的语的最佳“对应式语义—语法结构”,最终大体完成意义的双语转换:从“句坯”到定式,并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完成“句群—语段—篇章”的转换。语法结构是分析和综合的关键,即“语法分析是翻译的关键”,理由如下:

一是在同一式语法结构组合式中可以替换出无数个类聚性单位,因此,在同一个核心句序列中可以衍生出无数个语义结构的聚合式;

二是语法结构具有“语义性选择限制”的功能,即显示特定符号所指所限定的意义特征;

三是意义寓于语法结构之中,要掌握意义系统,就必须把握语法结构;

四是根据语法结构(组合关系)衍生的语义结构,常带有原语的表述特征,因此,必须根据译语的惯用法(约定俗成),以可读性为原则调整行文。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技巧和科学的翻译方法,就得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翻译训练等的顺序安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而达到逐步深化提高。只有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才能突出。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步骤安排尤为关键。

六、终端

经过以上若干个阶段的过程,最后呈现的应该是一份经得起专家检验、可供读者欣赏的译品,前者指的是精通两种语言而又掌握有关知识的专家,而后者则指以目的语为母语的广大读者。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久经考验的世界文学名著,也未必能获得所有读者的喜爱,更不用说经过复杂的语言转换的译品了。但是,真正的艺术终究会获得社会的承认。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执著追求的结果,高质量的翻译作品也不例外,它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产生。

七、结语

翻译经历以上这一系列步骤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即使时间仓促,以上程序也依然适用,我们可以加快或者压缩某些步骤。即使是眼看手写,头脑里实际上也必然是一前一后两条平行轨道:先是用原语思维理解原文,然后是用目的语思维创造译文,互相不受对方语言规律的干扰,这大概是达致上乘译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E.Cornish.Trend Impact Analysis:The Arrival of Automat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J].The Futurist May-June,2001:21.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校核循序渐进翻译教学
浅析电梯预留装饰重量在设计中需校核的一些关键点
船用冷却水泵组浮筏隔振装置仿真设计及校核
校核、验证与确认在红外辐射特性测量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