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两个译本中茶文化的翻译

2019-10-21 09:32王云霞张凌
知识文库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杨宪益霍克目的论

王云霞 张凌

1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传统,品读《红楼梦》这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处处能体现出我国独特的茶文化。在《红楼梦》中,全书有大量的咏茶诗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人们对进一步了解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兴趣盎然。因此,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分别从茶名,茶具两个方面,探讨了杨宪益译本、霍克斯译本中对《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翻译,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我国的茶文化从鲁周公时期就开始闻名,唐朝时最为流行。到清朝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地步。因此,研究茶文化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饮食文化,更能领略到茶文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目前,茶已经成为全世界中最受欢迎、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的茶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2目的论简介及相关研究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71年,Reiss在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的雏形。她指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提出把文本功能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第二个阶段Reiss的学生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在Vermeer看来,翻译行为最终由翻译的目的来决定,他认为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为此目的服务。第三个阶段是Manttari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最后一个阶段是Nord用英文系统阐述了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进行翻译。

3从目的论角度对两译本中茶文化的翻译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因此,译者需根据其翻译目的来选择特翻译方法和策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由于杨宪益和霍克斯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因此在对茶名、茶具的翻译上也不尽相同。在对《红楼梦》中茶文化词语进行翻译时,由于是想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应当尽可能多地把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

3.1对茶名的翻译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逐渐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贾家作为封建贵族的象征,自然处处离不开茶。在《红楼梦》中,许多茶的名称不仅从侧面反映出了贾府的达官显贵,更与茶名背后所隱含的历史文化、人物关系和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在翻译这类茶名时,译者既应尽力传递出这些茶名背后蕴含的隐化信息。由于翻译目的的不同, 两位译者在具体茶名的翻译上,采取的译法也各不相同。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提到了“千红一窟”这种茶。在中国文化中,“千红”也有指代少女之意。“窟”与“哭”读音相同。因此,这一茶名在一定程度上也精炼准确地概括了《红楼梦》这个故事的精髓,高度凝练了小说故事的内容。杨宪益选择将其翻译为“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如果只看茶名,似乎让人觉得并无高明之处。但如果与《红楼梦》主旨结合起来,会让人恍然大悟。这一翻译不仅清晰地表明了主人公贾宝玉身处的环境与贾府众多女性人物的关系,还暗示了贾府中众多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结局,为其埋下了伏笔。而霍克斯将其译为“ Maidens Tears”。虽然这一翻译扫除了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但读者并无法得知为何要这么翻译,不能清楚地体会到这一名称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提及了一种主人公宝玉最爱喝的“枫露茶”。霍克斯出于尽量减少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障碍的目的,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法,把它翻译为了“Fung Loo”。然而,杨宪益为了让译入语读者生动形象地体会到这一茶名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信息,将它译为了“Maple-dew Tea”。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枫”暗含着“红”的意思。在加上文中交代道这是宝玉最爱喝的茶,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宝玉这一怡红公子的人物形象。杨宪益的翻译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读者去深思茶名背后的文化含义 ,从而激发英美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进中国文化更好地向外传播。

在《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中,还提到了我国一种名叫龙井的名贵茶种。龙井茶因出自杭州西湖龙井泉而得名。众所周知,龙在中国文化中文化地位,象征着尊贵和稀有之意。因此,龙井茶这一名称清楚地表明了此茶的珍稀。杨宪益为了把原汁原味地中国文化传递给英美国家的读者,选择把龙井茶音译为“Lung Ching tea”。而霍克斯为了让英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茶名,选择按照字面意义进行翻译,故而将其译为了“Drang Well tea”。霍克斯的这一翻译不仅成功地扫除了读者的阅读障碍,而且“drang”一词巧妙地与龙井茶的来历联系在了一起,“well”又形象地体现出了龙井茶的珍稀和珍贵。霍克斯对龙井茶的英译不仅跨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障碍,达到了其所遵循的翻译目的,而且还体现出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例子。

3.2 对茶具的翻译

在中国的茶道文化中,不同的茶不仅有不同的茶艺之道, 而且也需要用特有茶具来搭配。这些茶具也同样彰显喝茶者的文化修养及身份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红楼梦》第六回在描写刘姥姥去见凤姐的场面时,提到了平儿手中捧着的名叫“小盖钟”的茶具。杨宪益把小盖钟翻译成“a small covered cup”,而霍克斯则翻译为了“a covered cup”。虽然两者的翻译并没有太大不同,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说,杨宪益的译文更贴切地表明了小盖钟小巧的特点。杨宪益在翻译时用“small”体现了小盖钟小的意思;但在霍克斯的翻译中就没有体现出来。

在《红楼梦》在第五十三回中 提到了贾母房中摆设的小洋漆茶盘。漆器在当时并不普遍,甚至是较为罕见。一般也只有身份地位高贵的官宦家庭才会使用。 小洋漆茶盘是贾母房间的一件摆设,也从侧面充分表明了贾母地位的尊贵。从目的论的来看,杨宪益把小洋漆茶盘翻译为small tray of Western lacquer ware。而霍克斯翻译为small japanned tea-tray,意思是小的瓷器茶盘。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杨宪益译文中“Western lacquer”很好地体现了小洋漆茶盖的稀有和珍贵,从而进一步地反映出了贾母以及贾府的富贵繁华、身份显赫。而在霍克斯的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洋漆”背后隐含的信息,仅仅是传达出了其字面意义,从而帮助读者在顺利获取小说中的基本信息的情况下,没有障碍地顺利阅读下去。

4结论

通过对以上对《红楼梦》中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目的的不同,会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杨宪益先生的翻译在于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递给译入语读者,所以在处理一些茶名、茶具的翻译时,他会尽力去传达出其背后所暗含的文化信息,以便加强译入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霍克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扫除读者的阅读障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所以,在翻译时会更多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在对蕴含文化内涵的信息进行英译时,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与标准,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外传。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杨宪益霍克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滑板的乐趣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霍比特人退下,霍克斯湾上场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双重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