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与隐性教育在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应用

2019-10-21 09:32陈丽丽郜志刚
知识文库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显性隐性

陈丽丽 郜志刚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加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必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双管齐下,创新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中。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为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了改革指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社会思想也日趋多元化,如何在汪洋大海中坚定前行的方向,抵制落后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手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四个自信”是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分别从四个不同方面的自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道路自信是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坚定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是由我国当前的现实需要决定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整个国家的价值取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自尊自信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加之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面对不良思想,容易犹豫彷徨,思想动摇,人云亦云,甚至是误入歧途。鉴于这种情况,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就十分迫切和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路径

如何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构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习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称全方位育人。通过显性教育,坚定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通过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使自信成为大学生在新时代不断奋斗、投身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2.1显性教育:坚定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参加专题讲座、网络媒体的浏览等形式(如学习强国APP)。可以说,显性教育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向广大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弘扬主旋律,使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提高政治觉悟,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由于这种教育方式更突出满堂灌,传输国家政治理论主张,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低头率高、抬头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思政理论课的效果有待商榷。因此,对显性教育,要发扬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

2.1.1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

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培育大学生“四个自信”中的重要作用,将“四个自信”切实有效的融入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教师要把“四个自信”作为课程内容讲解的主要手段,将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来龙去脉讲深讲透。

通过马原的学习,让大学生系统的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什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但前途是光明的,需要青年一代加强“四个自信”,以更自尊自信的姿态看待当前的社会形势;通过毛中特的学习,让大学生理解毛中特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指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体现了党和人民在几十年来的奋斗历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现成素材;通过近代史的学习,主要让大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历程,继往开来,深入了解历史,不忘本心,牢记使命,珍惜国家的改革发展成果,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自觉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思修与法律基础主要从思想品德和基础法律规范出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使青年一代做到既有才又有德,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制观;形势与政策课程贴合国内国际形势,内容随着时势而不断更新,大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当前国家发展态势,更理性的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分离聚合。总之,就是要牢牢把握“四个自信”教育,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认知“四个自信”。

2.1.2重视其他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

课题教学是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主渠道,但是“四个自信”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还离不开其他专业课老师的引导和参与,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还很薄弱,有的社会科学的专业课教师甚至会觉得思政教育和他们无关,其实不然,思政教育不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不仅可以在思政课上进行,也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本专业、本课程的发展史、名人故事、杰出学者的典型事例,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树立艰苦朴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使科学与思想实现有机统一,从而发挥其他专业课程的显性功能。

2.2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缺一不可,必须要综合考虑,双剑合璧,互相发挥作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最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特有的隐蔽性、无意识性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让广大学生以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四个自信”的认识。

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包括电影、电视、网络等方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扬“四个自信”;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高校优化学风教风,开展以“四个自信”为主题的讲座或论坛,引导大学生围绕“四个自信”相关内容搜集资料,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提升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可以通过学校学生会、团委等为牵头部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文化景点,让学生切身体会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是具有高度的自豪感和自信感;可以通过学习名人名言和参观名人故居等具有暗示效果的活动,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斗志。

总之,对请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可以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监督,贯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从课上课下呼应,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显性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