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为引领的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9-10-21 09:32张淼
知识文库 2019年19期
关键词:康复实验评价

张淼

目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发布也体现出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要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要素。

传统的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轻能力”的意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缺乏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缺乏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的考核评价和管理运行制度保障等问题。

1 存在问题

传统的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轻能力”的现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传统的本科教育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比例偏少;对山东省13所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大多是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周利玲在《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指出,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形式单一,卓大宏也提到,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结合实验或实训项目只是单门课程下的、验证或训练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缺少知识或技能的整合性和连贯性,没有形成以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缺乏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

一是,缺乏对课程的整合和重组,没能建立起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后期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系统课程资源;二是,缺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合作學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不足,主要就是对学校图书馆、资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的利用率较低。

1.3 缺乏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的考核评价和管理运行制度保障。

首先,考核评价形式单一、重笔试轻技能测试、技能测试重操作演示轻口述,缺乏对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测试;其次,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与临床工作环境契合度低、专业课程没有做到双师(学校与临床)带教,致使人才培养不能与临床需求接轨;最后,多年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整个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制度,致使难以对实践教学的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行之有效的监控 。

2 构建能力培养为引领的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

2.1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的阶梯递进,三线同行,思动并举,双师执教的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

阶梯递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及人才成长进阶规律,课程内的实验(训)项目正常进行,以能力培养为引领,构建基础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综合实验(训)项目,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递进到应用能力渗透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线同行,正常课内实训项目进行,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建基础课程综合实建基础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综合实验(训)项目、集中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战,打破课本界限和课程框架,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和创业导师共同开发设计基础课程综合项目,从独立知识点到章节到以临床疾病医学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制订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资料;这些主要在第三学期集中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起点,提升其临床规范操作能力,逐步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另辅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项目。

思动并举,从实训设计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尽量安排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双师执教,校内校外双导师,课程内实训项目以校内教师为主,综合实训项目引入康复治疗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年级,每学期安排2-3场讲座。配合每学期开设课程和综合实验(训)项目,举办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康复治疗学知识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 同时进行包括运动会,拔河比赛,文体活动和义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2.2 开发以能力培养为引领系统实践教学的课程资源。

通过综合实验(训)项目的开发实施,学生的自主参与,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在线知识学习等应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真正的实现课程结构和体系的整体优化。

整合康复治疗学的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程,开发综合实验(训)项目,制订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资料;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综合实验项目及课程资源。

2.3 建立健全以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管理运行制度。

为内容体系的正常运行,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合理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加强与行业合作,聘请行业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建立涵盖目标管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效果评价、奖惩激励等的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

3 实践意义

3.1 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渐渗透、递进和深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学生综合能力弱、应用能力差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衔接,创设临床氛围,搭建实践平台,使教学活动与行业活动相结合,有效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3.2 开发建设实践教学课程资源。一是,开发综合实验实训项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寻找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模拟,与医院或者企业合作,开发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是,以国家级实验中心为平台,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实施医院管理标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安全意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3 构建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综合实验项目实施方案,见习手册,实习手册,建立实习实训保障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运行秩序。二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比如约束、监督、反馈、激励等机制),把常态监测和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应用型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M2018X267。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康复实验评价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