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人像创作体会

2019-10-21 07:34孙燕云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针法刺绣线条

孙燕云

乱针绣是常州已故艺术家杨守玉教授首创,杨先生的画理绣法,耗毕身之精力,最终成就乱针绣。

乱针绣艺术既别于绘画,又有别于我国其他各类传统刺绣,在艺术园林中独树一帜。乱针绣的针法同其他各种传统刺绣针法迥然不同,传统刺绣针迹均按同一方向排列,乱针绣针迹则随色彩明暗的变化,按不同方向交叉排列。它吸取了西洋画理之精髓,正确处理透视、明暗、色彩的变化,又继承发扬我国刺绣严谨、细密、传神之特长,以针代笔,以棚布作画布,不受题材所困,不为针线所难,全凭绣者对画意绣理的透彻领会,再有作者的奇思巧构,任意为之。尤为人像绣最能达到造型逼真形神兼备。作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我将在这块艺术天地里耕耘三十余年的体会作一交流。

一、绣人像着重在于形与神

乱针人像绣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欣赏品,绣人像难度较高,要达到形神兼备是不易之事。首创先辈杨守玉先生,在刺绣艺术理论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善刺绣者必善绘画,否则就不能造刺绣极峰,知画者刺的形就比较容易穷其神,绣的色就容易尽其变。”她主张绣者先绘画,绘画造诣越深,刺绣方法越多变化,这些主张已有一定影响。我认为:绣人像首先应以画理为基础。如:人有男、女、老、少,态有喜、怒、哀、乐,而神态也因人而异。因此,绣人像必须要了解人的生理结构、骨髓、肌肉、皮肤及毛发等的表现特性,学习掌握解剖知识。如绣人像头部,应有整体概念,理解头部的结构组成,骨架肌肉和眼、耳、口、鼻等独特构造。从而对事物才能从外表深入理解到它的内涵本质,才能对形与神更好的掌握,来表现出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例如:人像绣——《玛丽莲·梦露》。对这幅作品,我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积累有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1)绣制时掌握住轮廓线条的绝对正确,用长短不一的交叉乱针直线构成,显示出线条有刚柔、腴瘠、抑塞舒快之分,这是乱针绣中用线和普通绘画中用线最不同的一点,也就是乱针绣独具的构线技术而形成整体的线条美。

(2)绣刺时严格掌握色彩的明暗变化和色调的统一,这方面绣与画是相同的,但画中的颜料调色,不能多层次,否则易腻,因而画中色调单纯,而乱针绣用的色线掺合法,可用多种线色错综掺合或顺序搀合,在搀合后,仍能保持原来留有的多种色彩及其明度,比画有更丰富的变化。这说明乱针绣中的色与画中的色最不相同的一点,也就是乱针绣中独具的设色技巧,能调谐成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设色美。

(3)绣制时是采用了多种混合、活泼萧洒的流畅针法,婉转自如、丝理转折自然,用线大胆粗犷,使之乱中有序,和顺均匀,绝不是乱加堆砌,粗细皆可,使之表现出绣面上的形象具有不同物体的质感美。

因此,我认为:由于乱针绣独具以上几类综合的美,能使整个作品取得特殊效果,尤其是绣人像造型逼真,立体感强、富丽多彩,更称得上是形神兼备,风格独特,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这幅作品之所以能获得金奖,妙诀即在此。

二、人像绣的技与艺

来我处参观者常以“技艺精湛”来赞扬乱针绣作品,褒奖包含着两方面——技术与艺术。工艺美术与任何艺术形式一样,技术与艺术是紧紧相连,相互依存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技术是表现艺术构思,而艺术构思又是要通過技术表现才能传达,所以任何好的工艺美术品制作都能完美地体现出这两方面。

如乱针人像艺术绣《雅克·罗格》,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国礼赠送,从这幅作品来分析其艺术性:

(一)对原作应有创造性处理。作品原选择于摄影,并进行再创作——油画,从摄影艺术取中取其正确的轮廓,人像的特写,光线的运用,翻成油画,把原先的不足之处加以取舍和修改,如处于脸部和眼睛玻璃球上的高光点位置不正确,就会破坏脸部的形象和整体感,摄影有其局限性,不能根据创作原则改变,色调单纯,改成油画后,则颜色丰富多彩,线条流畅,经过创造性的修改后就成为一张完整的绣品稿。

(二)广泛用针设色。这幅作品在绣制中,是利用多种针法,按物体的结构变化,不同的质感,合理地施色,用色即使是同一色级,同样粗细的色线,因线条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绣者掌握了这些色度变化的原理后,就能运用自如了。

如绣面上罗格先生的脸部特征皱纹较多,皮肤粗糙、松驰,有千变万化的毛须组成的明暗和复杂变化。根据这些起特征,技巧上对光滑的物体,充分利用丝线的光泽,线条宜细长、交叉宜乱。粗糙的物体必须避免丝线的光泽、线条宜粗、短、交叉宜乱,适当的针法灵活应用,和谐的色彩,虚实地表现其皱纹线条和皮肤上呈现出的粗糙微空小点,胡子的自然而有多层次的质感。如把局部的特征一条条、一丝丝去呆板刻划,或者不加思考,对针法的运用,明暗关系的处理,色彩的变化,不注重整体感,就很可能会出现刺绣中的弊病:生硬、僵化、脱节或产生“露底和堆砌”,有时局部虽能显示出作者的精工细作,但实质上是欠缺了艺术效果。实践说明:技术是根本,是基础,艺术是灵魂,来不得半点虚假,两者如果高度的和谐统一,才能使人会对作品感到有情趣美、感人、耐看。但单纯的技术,是形不成工艺品的,更谈不上它具有分别在的艺术价值。

(三)技巧创新。这幅作品的整体大块而是背景,是绣者最容易锈的一部位,虽在平淡的块面上,加以技巧创新,就是改变常规形式,采用新织物丝绒作背景底料,用绣虚不绣实的技法,较长的针迹,散向四面八方,用线较粗,使丝绒质地的毛感从针迹中透露出来,减弱了丝绒的光泽,避免了丝线反光。这样有意识增强了背景的厚度和深度,可取得显著的立体感强,有明显透视感的极佳效果。

以上所述是然三十年艺术实践中的收获和见解。我认为:作为绣者,作品达到细致、逼真,并不就是技术的高标准,粗犷、豪放、写意也不就是低标准。鉴赏技术的高低,是取决于是否能采用最恰当的形式,充分而完善地体现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粗则粗,当细则细,这样才能称得上高技术。人像刺绣艺术尤其如此。

对刺绣者来说,应不断提高技艺水平。我的体会是:

提高技术的根本是在于实践,勤学苦练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技术;提高认识艺术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审美观点,丰富生活阅历、努力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精、繁荣刺绣技艺,才能创出适应新时代的新作品。

猜你喜欢
针法刺绣线条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