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耳朵

2019-10-21 09:42
科教新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明哲上台茉莉

在教学交流活动中,学生不太愿意公开发表见解,唯有明哲一只小手举起来,却也显得有些怯弱。

我请他上台,在黑板上的课文纸上一边批注一边解说一首词。

我发现他眼镜后面的那双小眼睛基本没有抬起眼睑,脸局促得泛着青。就在他放下笔回过头要走下讲台的一刹那,我不经意瞥见他的耳朵,双耳戴着透明的助听器。于是,我对着他微笑,脱口道:“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个上台的男子汉,我觉得他刚刚表达了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现场有知音吗?”

没有人反应。

我又补充了一句:“孩子们,真正会倾听的人,是我们带着耐心,既能倾听侃侃而谈的人,也能倾听轻声细语的人。你们应该没有听见刚才明哲同学的发言,但你们的耐心让我感动,请把掌声也送给你们自己。”

“因为我靠得最近,现在理应我第一个发言。”随后,我把明哲的发言梳理后转述,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我再次把目光投到明哲清瘦的脸上,他的头略微抬高了些,脸有点红晕。

“我们谢谢明哲的勇气,希望大家在交流时,可以这么互相耐心地倾听,然后我们互相补充、互相帮衬。”我在此处的留白与补充,是希望课堂教学不拘泥于知识、技能和方法,而关注教学过程更为丰富的育人资源,以此实现学习伙伴间的彼此交融。

接着,课堂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继续推进:比较《渔歌子》与《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词的画面、意境有什么不同?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似乎就是黏合剂,学生们开始两人一组,时而揣摩,时而思考。

当我再次走到明哲这边,坐在他身旁的茉莉正凑在明哲的耳朵旁,我蹲下来也凑到茉莉的身旁,问她:“对两首词的比较,你们有什么想法?”

“没有,还没讨论好。老师,我们课后再说,可以吗?”说罢,茉莉继续与明哲低语……

课后会场讨论,课堂观察员先汇报观课情况。一名教师描述观课场景:“我坐在茉莉身旁,他们的声音真的很小,需要凑得很近才能听清,当我听到茉莉一遍遍地重复老师的话,然后又重复同学的发言后,总是会望着明哲问一句‘能听清了吗?然后茉莉总会附上一句‘你觉得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边说边在学习单上圈画。我们看到老师第二次提问时,明哲坐着,茉莉轻轻地碰一下他‘你来,就像刚刚我们商量的那样说,肯定没问题!明哲起立了,就是大家刚刚看到的场景,他与第一次发言时判若两人,那么自信,说话时自然地附上手的动作,侃侃而谈。”

透过课堂这个细小的插曲,我們瞥见了一个更加丰富纯真的儿童世界。以童心为镜,我们可以省察自己平时教学的“以知识为本位,以知识为核心目标”,对课堂教学现场细微处人性关注的缺失。

“我是你的耳朵”成了我们随后交流的基调,我与会场的教师共同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里的“我”应该是谁?可以是同学,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听众,可以是在场的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要成为“你”的耳朵?只有如此,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才可能成为“我-你”的关系,而不是冷冰冰的“我-它”的关系。如何使“我”成为“你”的耳朵?每一个“我”都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体贴之心、温暖之心。

陈秀娟

猜你喜欢
明哲上台茉莉
茉莉雨
小茉莉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茉莉情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与鹰共舞的人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