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 09:07全冬花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

全冬花

摘要:朗读教学属于语文课程基础教学形式之一,针对基础教学阶段的学生,设置合理的朗读教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语文知识体系的理解认知,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等核心素养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新课标深入改革背景下朗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对提升课堂朗读效果的具体措施进行实践探析,以期为教师优化语文朗读教学规划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朗读时间;设置情景;教学评价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处于基础层面。教师通过生动、规范的文章朗读,可以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快捷、高效的掌握词句的运用技巧,有助于学生记忆、表达、创新、鉴赏与自主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是现阶段教师提升语文学科整体教学水平、贯彻新时期语文学科基础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新教育发展时期语文课程朗读教学面临的实践教学问题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活动形式与有效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与默读形式有所区别,需要学生通过有声的阅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体会与理解、应用。当前阶段,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教育技术创新意识、朗读教学规划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使得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方案缺乏针对性,对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缺乏关注,无法发挥朗读教学的教育指导价值。

1、朗读教学指导观念滞后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往往将朗读教学与默读阅读混淆为一体,认为课堂默读可以取代朗读教学,从而确保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教学主要采用单方面灌输形式,一节语文课程中为学生安排朗读的时间不足五分钟。新课标对学生朗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对于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应该具备找准字音、独立阅读简单文章的能力。在实践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刻,对学生字音的掌握情况了解不全面,认为学生掌握词汇、语句的用法即可,朗读教学的指导理念相对滞后,课堂教育实效达不到朗读教学的预期。

2、朗读教学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

語文课程中,朗读教学的形式多样,包含小组朗读、角色扮演朗读、指名朗读等,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时,更注重朗读的形式,按部就班的安排阅读全文的任务,缺乏明确的朗读教学规划指导,对学生的朗读质量与课堂表现很少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使得朗读成为形式化的教学任务,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被磨灭。与此同时,不同学生个体的发音、情感表现、节奏不同,朗读质量也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通常会暴露出学生语文基础的薄弱点,需要教师认真观察,针对学生差异化的表现,及时调整课程规划。但现阶段,教师安排朗读任务时,往往以完成阅读目标为基本指导,评价指标相对单一,朗读教学整体质量不高。

3、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一些教师为了尽快的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齐读与小组轮流朗读的方式,单一化、机械化的朗读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师将朗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声音是否洪亮、课文阅读是否整齐方面,采用“一刀切”的教育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对于朗读缺乏探索兴趣,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阅读素材积累少,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教师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会进行泛读,通常将朗读作为预习、复习教学任务布置下去,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制力不强,朗读训练强度不高,进一步降低了朗读教学对学生发音、语感、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二、强化语文课程朗读教学实效性的实践对策

1、合理规划朗读教学任务,调整朗读时间比例

课程任务的安排是阶段性教学时间规划的重要参考,语文课程的实践课程安排不是内容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相反,如果灌输式的内容比例过高,将会极大的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反而下降。为此,教师应立足于基础教育时期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与个性化教学需要,合理的规划朗读任务,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活动,吸引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拓展朗读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语言阅读与运用的能力。

2、规范朗读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学生在小学时期接触的语文词句运用、读音标准、文字表达等教育内容时,还没有形成自身的思维体系,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教师在课程实践环节,应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对重点段落、情感冲突激烈的文章、文言文等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利用准确的发音、饱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起基本的朗读认识。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分段、分组、分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找准朗读基调,填补自身语文知识的薄弱点。

3、设置朗读情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朗读情感

语文课程中的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朗读情景设置时,要结合文章的体裁、内容、表现形式、情感变化等特征,合理的选择朗读形式。情境创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第一,情境表演。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的特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表演中,在边演边读中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第二,图片视频的再现。如教师在上《安塞腰鼓》时,先让学生欣赏了课文的视频朗读。那震撼的鼓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受,从朗读中他们直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量。通过这一朗读,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和激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这篇课文的兴趣。

结语

朗读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在小学阶段基础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教学原则,科学规划朗读课程的时间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朗读形式、合理创设朗读情景、设置系统的朗读表现评价指标,在提升学生文字朗读能力、文章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素材的积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课程教学模糊综合质量评价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