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祖国在召唤》的认同策略

2019-10-21 06:44金思聪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新时代策略

金思聪

摘    要:今年国庆节期间播出的电视政论片《祖国在召唤》借鉴影视大片的创作手法,采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精益求精的镜头语言,打造立体式传播矩阵,全景式地再现了人民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的巨大贡献。该片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有利于深化全社会对于党、国家和军队的认同。本文将借鉴电视叙事学和视觉传播学的理论,较为系统地对《祖国在召唤》中的认同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的创作和传播探索方法和规律。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社会认同;策略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戴维·莫利和凯文·罗宾斯在著作《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边界》中对电视和社会认同的关系作了研究,他们指出:“电视作为一种基本家庭媒介,构建‘影像空间使抽象的国家、民族概念形象化,发挥了连接社会群体的作用,使观众形成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1今年国庆节期间播出的电视政论片《祖国在召唤》借鉴影视大片的创作手法,采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精益求精的镜头语言,打造立体式传播矩阵,全景式地再现了人民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的巨大贡献。该片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有利于强化军人群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深化全社会对于党、国家和军队的认同以及唤起民众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认同。本文将借鉴电视叙事学和视觉传播学的理论,较为系统地对《祖国在召唤》中的认同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的创作和传播探索方法和规律。

一、故事化的叙事策略

自从人民军队建军以来,涌现出众多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中,蕴含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等。”2聚焦先进,既可以生动诠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发官兵“精气神”,也能够展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观众对军队的认同。

《祖国在召唤》把大量的镜头对准这些英雄,将他们的英雄事迹精彩讲述出来,以小见大地反映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新成就,化硬为软地阐述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唤起观众对英雄的崇拜和追思。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仍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为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钱学森、程开甲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在天山深处、大漠戈壁奉献青春和生命,用双手擎起大国重器;申亮亮、杨树朋、李磊等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为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雪域高原、边疆海岛、戈壁荒原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国军人执着坚守在边防线上,留下了“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庄严宣示……《祖国在召唤》通过很多历史细节和人物讲述,将一个个朴实的故事、一位位默默奉献的英雄展现在观众面前,诠释了军人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故事小中见大,特别感人,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质和高贵品格。

二、镜头语言精益求精

作为一部具有政论色彩的官方纪录片,《祖国在召唤》的视觉呈现效果应该是庄严稳重、大气磅礴的,因此编导倾向于用远景和全景来表现这种气势。《祖国在召唤》的取景地往往是边关哨所、军事训练场等与观众日常生活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方,因此采用大景别镜头能够为观众提供广阔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的成熟,《祖国在召唤》中大量采用大景别与航拍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展现景物的全貌和所处的环境,又可以营造磅礴的气势,提高画面的美感。

除了使用大景别镜头来展现磅礴气势,《祖国在召唤》中也有不少的近景和特写镜头,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其中,富有魅力的特写,能够表现官兵身上最能打动观众的细节,从而塑造饱满的官兵形象,展示细微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第四集《家国》中,编导在跟拍新疆河尾滩边防连战士巡逻之路的时候,将特写镜头对准了战士们被风雪刮得皴裂的脸以及长满冻疮的手,画面看起来触目惊心,令观众对解放军战士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巡逻感到了深深的心疼和敬佩。

三、打造立体式传播矩阵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广泛地采用与融媒体环境相适应的立体式、多维度传播矩阵。《祖国在召唤》能够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与其采用“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传播策略是密不可分的。《祖国在召唤》以电视为首播平台,选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十一”期间黄金时段播出,保证了基础收视。同时,结合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形成了高效的传播矩阵。央视影音、中国军网八一电视、中国军视网等视频网站及时跟进播出,方便网民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观看。此外,《祖国在召唤》的创作团队准确地把握住了短视频这一新兴传播趋势,从正片中选取富有震撼力、最具代表性的的镜头,制作了多条短视频,有宣传片、单集速览视频、主题曲MV,画面极具冲击力,背景音樂慷慨激昂,大大提升力《祖国在召唤》在移动终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不容忽视。《祖国在召唤》的创作团队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大大拓展了收视群体。首播当天,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军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相继发文推介《祖国在召唤》,引发了一波舆论热潮。此外,创作团队在微博建立#祖国在召唤#的话题,央视军事、中国军视网、我们的天空、东风快递等官方账号纷纷发微博进行推广,有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带动网民一起参与讨论。统计显示,#祖国在召唤#在微博平台的总阅读量为2429.1万,讨论量为5107条,聚集了相当的人气和话题。

注释:

1(英)莫利,罗宾斯著;司艳译.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86-93.

2本报评论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N].解放军报,2013-01-29(001).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新时代策略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