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经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9-10-21 09:30张晓敏何守慧曹松荣刘国栋王洪伟陈雷
高教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物流管理创新创业

张晓敏 何守慧 曹松荣 刘国栋 王洪伟 陈雷

摘  要:文章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并以临沂大学为例阐述了我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比较了中外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策略。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007-0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takes Lin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物流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国家竞争力增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在目前形势下都加快了本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期,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物流迈入现代物流快速、全面发展期。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端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观念的人才急剧增加。然而,受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当前难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所以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梳理了西方發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欧洲物流管理本科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点及启示,以期为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

一、西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流产业发展较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产业较为成熟,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也较为完备-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较为完善、结合紧密。据统计美国52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欧洲5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一)德国大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置面向社会、企业需求而设置的,专业设置强调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教育思想强调务实性。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1]”。德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思想注重面向未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种注重就业和生产岗位紧密联系的教育。

2. 德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制4年,一般总学分170分左右,其中实践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3。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大学四年学习,学生将获得物流或供应链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企业、政府、物流企业等部门独立承担物流业务职责;能够熟练使用物流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能够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物流应用系统实现特定任务目标;训练合作学习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除了业务知识,学生也应具备战略思维和全球化视野,另外,未来能够有能力担任领导职务。

3. 强调实践性。实践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3,强调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利用专门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训,通过实践学生老师能够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与企业签订合同,一般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训活动,通过实践实训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不足,深刻地感受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到学以致用。

4. “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每种类型的教师任职资格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综合性大学或应用型技术大学教授需要博士学历并且从事企业工作5年的经历,这些教师在企业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对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5. 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德国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方式丰富灵活多样,如研讨课、演讲、互动课、案例分析课等,采取MOOC混合式教学,ppt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美国大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强国之一,其物流管理学科(或供应链管理)的教育与研究在世界上是处于先进水平的。目前美国有5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已具有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成熟的课程教学方法,特别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学制的灵活性。美国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只要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毕业,另一方面,美国高校具有非常灵活的教育制度,新生入学后如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申请调专业,调换专业不但没有人数限制,而且门槛较低,也可以调换学校。因而,在美国学生完全可以遵从自己的心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生专业选择权是非常自由和灵活的。

2. 课程设置可以归为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美国物流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类别针对性较强,尤为注重对学生经济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核心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及学生的需要来设置,以供应链为主,但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主次分明。选修课程众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也非常注重“集体效能与未来领导力”及“企业家精神”等选修课程的开设,这体现比较关注培养学生领导力才能。

3. 突出实践性。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加强物流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这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实践环节为了使学生了解企业基本的运作模式,美国各高校对企业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视,这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供了途径,为学生未来来踏入社会、走向企业工作铺垫了道路。美国高校一般会将实践环节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这样的好处能够保持课程计划执行的连贯性。

4. 考核形式的多样化。美国高校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一般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课堂参与、讨论等;考试成绩又包括两部分: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课程考核呈现多样化、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

(三)日本大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在日本,物流管理专业被称为“流通学科”,日本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发展,日本的物流管理专业业已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对日本大学流通学科的研究发现,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物流管理本身就是数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日本大学课程设置就注重了此点,比如与金融或旅游或情报等的融合,日本各个大学通过物流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凸显其办学特色。

2. 宽口径,重基础。日本大学非常注重基础课程的配置, 数学、 运筹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占比较大, 使得培养口径更加宽广, 厚实了学科基础。凸现了物流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本质。

3. 重实践, 强应用。日本的大学流通学科都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不仅重视基础实验课的开设,更注重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强调知识的应用,这些实验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了可靠的保障。

4. 教学循序渐进,重导入课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从不同的角度讲授物流学科发展研究的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注重激发专业兴趣,导入课占1学分,高年级后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老师的研究室,接受老师面对面的指导,接受学科前沿知识,教学循序渐进。

二、我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特点

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物流业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物流教育的开展也是仅仅十几年的事情,我国的物流教学模式最初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培养人才与实际脱节。下面就以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我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

临沂大学从2006年开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招生,至今已培养出10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急需的高素质物流人才。2011年8月为了满足素有“物流之都”的临沂商贸物流发展需求,成立了物流学院。并于当年我校与经信物流公司、荣庆物流公司、立晨物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全面合作联盟。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与改革,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效果都在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2013年临沂大学被山东省确定为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该专业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不足,“双师型”师资少。物流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而进行实践教学需要有比较高的教学资源作支撑。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在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基地等配置上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相关需求。然而我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实验、实训室建设存在短板,不能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与此同时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对师资有着独特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动手实践能力要强。然而,当前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企业历练,致使理实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偏少,导致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 重理论轻实践。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应具备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实验室等资源配置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短板,致使实训实践教学受到限制,影响了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现实需求脱节,在实际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环节较少,致使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且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期较长,难以适应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品牌与特色发展。

3.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有些内容陈旧,不能体现先进性、应用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有很多都是移植的国外课程的框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些内容陈旧,知识老化,有些内容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重复较多,这些都还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亟需修改、完善。

4. 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过程单调而枯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已得到充分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已达到100%,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ppt电子教案的展示,互动教学就是案例分析,时间一长,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三、中外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比较

根据对欧美、日本等国家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研究调查,我们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1。

四、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策略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即通常所说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临沂大学重新确立了办学定位: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圍绕新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我国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作出贡献。

1. 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落地生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层面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好相关激励制度,强化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加大资源投入,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 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交流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让教师到企业社会中挂职锻炼增长实践才干,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家、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形成引培并举、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理实兼容、结构优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3. 优化课程体系,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土壤。优化基础课程,适当提高经济与管理基础课程的学分,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加大“领导力和集体效能”及“企业家精神”等选修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不断增长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优化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实践,利用暑期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一线去,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4. 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建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技能,除了利用课堂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动手实践。为此,学校学院应该成立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好课程实验实训室,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政府+市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融合育人实践实验平台。

5.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积极引领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通过举办论坛、沙龙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学生社团等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举办创客活动竞赛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学校、社会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进而形成创新创业文化。

五、结束语

当前,国内外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学科处在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阶段,物流管理或供应链专业的发展也必将随着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深人、物流业的壮大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及启示,以临沂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为例梳理了国内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途径策略,可以预见,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必将推动物流的巨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课堂是一个窗口[J].当代教育科学,2010(22):34-35.

[2]龚花萍,晏建文.中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与创新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11,30(10):154-157.

[3]于建红.中美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39):259-263.

[4]王军,王鑫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281-282.

[5]袁泉,钟海玲.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6(8):151-154.

[6]涂海丽,赵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95-398.

[7]戴小廷.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物流技术,2016,35(3):177-180.

[8]张晓敏.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Proceedings of 2017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7),2017,98:151-157.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物流管理创新创业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