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9-10-21 09:49张玉琴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护理风险管理

张玉琴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成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治疗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成年患者200例资料开展对照分析,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成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静脉留置针输液;成年患者;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39-01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管理模式,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预防,以降低临床治疗的风险,并提高临床疗效。自从在临床上开展这一管理模式之后,受到医学人员广泛的关注[1]。该模式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尚短,还需要进行更大量深入的研究来证实其临床可行性以及效果。我院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成年患者在護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模式以此进一步研究验证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治疗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成年患者200例资料开展对照分析,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46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61.47±3.26)岁;观察组中男59岁,女41例,年龄在44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60.55±3.41)岁。组间患者的常规资料相似,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在此之上按照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取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①若留置针出现脱落,护理人员要将穿刺部位以及脱落的针梗敷贴严密盖住,在穿刺口使用胶带进行固定,待固定好针柄之后,加强对输液期间患者的巡查,告知患者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②皮下血肿:针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以此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2]。在穿刺前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接着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开展穿刺操作。③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在选取留置针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型号,穿刺正确的部位和血管,在穿刺过程中需要主要动作要迅速且准确,穿刺完毕后即可妥善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过程,一旦出现液体渗漏及时处理。④静脉炎: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护理人员要提高重视并熟练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理念。选择较为粗大的静脉血管穿刺以此保障血液能够通畅回流并有效稀释。穿刺动作注意要快准且轻柔,防止损伤到静脉壁,同时要给予营养支持以此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⑤针头回血或血块:该情况常见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如果加压推注则会将针头内的凝血推入静脉中,导致血栓,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适宜的推注速度,回抽小血栓并将阻塞针头更换重新穿刺[3]。⑥留置针阻塞: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输注情况,对患者详细的讲解静脉输注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在发生回血的时候应当选取正确的风管也液种类进行处理。⑦感染:若输液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标准,或没有彻底对病房消毒都会导致发生感染事件,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并树立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理念,病房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4]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包括: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护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护理有着诸多作用,如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等。医疗科技近年来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模式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此适应发展需求。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逐渐成为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一项有效护理方法。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识别并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以此提高临床疗效。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对各方面的因素如医疗用具、医疗设备、环境、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评估表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干预针对措施,降低风险。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出现的风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建芳,蔡琳丹,张霞芬,等.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注生长抑素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1):846-848.

[2]      李疆,秦苇,孙彩霞.晚期胃癌患者不同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应用与选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1478.

[3]      赵爽,曲鑫,梁媛媛,等.急救躁动患者使用两种透明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2):1692-1695.

[4]      陈小燕,黄中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成效及安全性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8,31(07):111-114.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护理风险管理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