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档案意识真实水平调查及提升路径探讨

2019-10-21 06:41陶甄
兰台内外 2019年35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陶甄

摘 要:中学生档案意识提升是整个社会公众档案意识提升的基础,其关乎诸多意识的提升,如:档案保密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意识、人权意识等等。本篇通过对50多名在校中学生档案意识的调查,以点带面去了解中学生档案意识的真实水平,并对帮助中学生提高档案意识的路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档案意识;真实水平调查;提升路径

一、中学生档案意识水平调查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是指人们对档案信息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不仅能促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也能促进国家建设向前发展。中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公众的新生力量,他们档案意识的提升,是整个社会公众档案意识提升的基础,并且对提升其他诸多意识有所裨益,如:档案保密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意识、人权意识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在重视社会公众档案意识提升的同时,也要切实重视中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

为此,我们以中学生档案意识真实水平调查为问卷,随机选出我校高一17班全体54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来调查中学生档案意识的真实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本次问卷共提出了11个问题,分别是:(1)了解学生对档案基本情况的认识,共4题;(2)了解学生对建档常识的认识,共2题;(3)了解学生对档案利用情况认识,共3题;(4)了解学生是否有愿意去认识档案、增强档案意识,共2题。调查时间在课间进行,发出54份问卷,即发即填即收,实收54份,有效问卷为54份。

二、调查数据分析

1.中学生档案意识现状分析。对档案基本情况认识的调查中设有4题。在最早听说档案概念一题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有32名学生在小学就听说了档案,占59.26%,19人在初中听说了档案,占35.19%,1人在高中才听说档案,占1.85%,但也有2人从没听说过档案,对档案的认识为零,占比3.7%。这说明中学生对档案一词熟悉度很高。而同学们获取档案的途径多数是来自学校,共有32人,占59.26%,有2人是来自家庭,占3.7%,有11人来自社会媒体及网络对档案的宣传,占20.3%,说明学校教育是中学生了解档案,进一步认识档案,增强档案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在对档案的印象问卷中,有43人认为档案严肃、机要,占79.62%,有7人认为档案神秘、陌生,占12.96%,3人觉得档案熟悉、亲切 ,占5.56%,1人觉得平常,仅占1.85%。这说明大多数中学生对档案的印象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对它充满神秘感和距离感。在对档案重要性的问卷中有30名同学认为档案非常重要,占55.56%,有18人认为很重要,占33.33%,4人觉得比较重要,占7.41% ,而有2人認为很不重要,仅占3.70%。这说明中学生对档案的作用已有意识。从上述情况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学生认识档案的时间提前了许多,说明学校的档案启蒙教育很有必要。社会媒体及网络对档案的宣传也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凸显出档案部门本身的自我宣传还有待提高。

在对建档常识的认识调查中,同学们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都认为在校期间填写的个人信息资料是自己个人档案的组成部分,并认为需要保密管理,只有1人认为无所谓,说明中学生已有对个人信息资料保密的意识。

在档案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问题上有48位同学给予了肯定回答,仅有6人认为关系不大,进一步说明多数同学认可档案的重要性。但在回答知道几个查找档案资料渠道的问题上,有13人表示不知道,在41人表示知道1-3个查找档案的场所中,有17人知道1处,但其中只有5人能准确指出档案馆(室),有19人知道2处,5人知道3处的,但能正确指出的人却为数寥寥。

从问卷中可见同学们对在何处查找档案信息资料概念是模糊的,除少部分同学知道档案馆(室)是保管档案的机构外,很多同学将查找档案信息资料联想到公安局、民政局、政府机关等处。说明同学们对档案内容、性质、作用了解甚少,对档案机构极为陌生。他们对档案馆(室)的熟悉程度远不及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中学生对档案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是极为零散和片面的,他们没有利用档案的体验,或见过他人利用档案,得到档案帮助的间接体验。在对自己母校认知的调查中,有33人表示在校园中没有发现档案缩影,占比59.26%,有22人表示校园中有档案缩影,占比40.74%,但请这22人列举1-3个缩影时,却没有一个同学能正确回答。我校(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是具有百年校史的省级示范高中,校史被蕴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以第一任校长“嵩峋”名命名的综合楼——嵩峋楼,以杨济人校长名命名的图书馆——“济人楼”,以江康世校长名命名的体育馆——康世楼等,每座建筑物前都立碑介绍了他们的杰出贡献及命名的寓意,旨在告诉师生们,他们是曾创造县一中辉煌历史的前辈们。同学们行走于校园对这些建筑物并不陌生,但在调查问卷中没有同学们能正确回答出来,说明他们不了解自己母校的历史,也完全不知晓档案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和存史的功能。

2.档案知识教育分析。其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档案教育在欧美国家早已盛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档案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对国家的认识与情感,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认同。而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多数同学希望得到档案知识的教育,并对学习档案知识的方式给予了自己的看法。在是否愿意了解档案的相关知识问题上,有40人表示希望了解,占74%,尽管不感兴趣的有6人,占11.2%,无所谓的有8人,占14.8%,但还是能说明多数同学希望了解档案知识。在用哪些方式去认识和掌握档案相关知识,增强档案意识的选择上,有30人赞同利用多种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占55.56%,而赞同用单一形式去学习、了解的有24人,占44.44%,其中以参观档案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学习方式的居多,其次是利用新生入学开展档案学习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知道了同学们的学习愿望,以及为他们将要升入高等学府打好档案意识基础的考虑,有目的地开展档案教育与宣传,是为他们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让档案能成为他们日后学习、生活、工作有力帮手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三、中学生档案意识提升路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一方面对档案概念较为模糊,似是而非,一方面又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学习的愿望,如何帮助中学生掌握档案知识,提升他们的档案意识,为今后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做好專业知识储备,是他们老师和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结合中学生的教育特点,本文从提升他们档案意识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1.与图书馆合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利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中利用图书馆进行图书资源利用和技能教育的同时,介绍学校档案馆藏资源概括,通过讲座与参观,对图书馆、档案馆的应知应会的常识要做到人人都会,比如在对档案的应知应会中应教会学生在填写信息资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新生填写学籍表、个人信息资料,提交申请书等时机,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用笔的要求,不得用圆珠笔、铅笔填写信息,用钢笔时不能用红墨水、纯蓝墨水等;用纸的要求,不能用不规格的纸张、复写纸等;用字时要求,不能字迹潦草,不能错字、别字、同音字混用等等。还应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增加新生对母校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2.利用传统形式传播档案教育。参观、展览、讲座是较为直观的传统教育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认识档案馆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活动。如(1)参观档案馆、档案馆藏,在参观过程中传递档案分类、整理、排序、装盒、修复等工作程序及概念;(2)参观博物馆,通过参观历史文物让学生接触档案实物,认知实物档案,较为直观的认识历史;(3)在分主题的展览中,通过名人的手稿、实物、图片、历史文献等馆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知识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等;(4)参观历史遗迹。利用祖先遗留下的历史遗迹进行档案教育,让他们从认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开始,学会认识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能主动保护历史遗存,进而建立起对家乡、对国家的感情。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档案教育。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档案教育资源,形成教具,通过图片、视频及影像等方式,将教育系统中历史通识内容及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建立教育资源库。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改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死板枯燥的现象,享受课本中无法展示的东西,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活跃、生动。并且可以在有效锻炼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同时,开拓青少年的视野。

4.利用特殊节日进行档案教育。利用古今中外的特殊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围绕历史由来开展档案教育活动。

总之,我们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档案知识的窗口,让他们有主动接触档案,探寻档案更多信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玉珏,杨太阳.法国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6

[2]季梦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档案处在线教育服务的实践与启示[J].北京档案,2018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