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考察

2019-10-21 04:05周梦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前景全球化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蔓延,劳动力打开了国际市场,流动性由缓变快,由国内的地区间流动走向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性流动。对于我国而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面临着机遇,也带来民工荒的挑战。面对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劳动力迅速流动的冲击,如何能在这场洪流中行稳致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给我国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民工荒;资本主义积累;劳动力价值;前景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化分工与我国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和垄断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中国正处于劳动力市场转型时期和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全球化垂直分工通过市场竞争、资源重组等方式影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进入歧视和扭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匀。我国频繁出现民工荒,众多的企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如何解读全球化浪潮下带来的劳动力流动,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和企业而言有很大意义。

一、 我国“民工荒”现状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人口。在迁移人口中,青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权重,他们构成了迁入国最廉价的劳动力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日益完善下,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将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输出强烈的信号,吸引大批人员涌入。从2004年春天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而后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两极分化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芯片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加入世贸以来,也迅速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在全球化过程之中,劳动力市场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国外的公司用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促进技术性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另一方面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构成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知识水平较低,从事的是比较低端的加工型劳动。同时,妇女出镜务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呈现出女性化的趋势。当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出口增长加大了这些行业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然而,由于20岁到30岁年龄段的人口相对比例较小,也加剧了劳动力供求结构之间的矛盾。

(二)“民工荒”发生在局部地区

2006年末中国人口总量已增至131448万人,15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2.3%,其中仅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流动人口就多达13212万人。细分产业制造业的产值和就业情况,沿海地区集中程度更高。在沿海地区的出口增长快于全国总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用工需求。所以说,“民工荒”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如果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成本和收益作比较,外出打工的收益更高,那么成本问题就会选择忽略不计。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交通便利,越来越多的工人会选择出镜打工而不是留在国内,这样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二、 我国“民工荒”出现的原因

(一)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提高

马克思认为,压低工资(各种办法)使工人的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的资本、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资料并不一定一同增加,但生产规模还是扩大了(尤其在第一次产业中)。资本追求利润导致以平均利润为重心的社会支配秩序失衡,在单位劳动力下,资本越积累,分利润的资本量会增多,利润率下降,只有加重对工人工作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扩大生产的规模。

然而现在的工人维权意识提高,多半不承认这种不平等交换比例,用相应的工资去换取更多的工作时间。这种增效的实质,加剧了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性,引起了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如果产能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增加,企业在保持指标的同时,只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导致工人的离职率提高,使得职工队伍稳定性下降,出现“民工荒”。相对于发达国家,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劳动力成本一直相对较低——这和刘易斯拐点前一个国家的早期较低的工资水平基本符合,工人方面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加上工人协会的呼吁,对自身福利等薪资待遇也逐渐加强,工资低,待遇差,剥削程度高,工人加强了维权意识是目前企业缺工的直接原因。

(二)“新生代农民工”压力过大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当前,这一群体已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在城乡经济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且逐步成为拉动内需的一股新锐力量,是推进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800万~900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十年或更多年之后,该群体的总人数将突破2亿甚至可能更多。鉴于城市(镇)化进程还须持续30年~40年,而不出10年“00后”就会涌入其中。而同时,他们面临“计划生育”的浪潮,夫妻往往要承担赡养四位老人的重任。

(三)我国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

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当资本积累增长率快于技术进步率,从而形成资本对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是,如果存在二元经济結构,即未完成工业化,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的时期,那么仍然会呈现出劳动力的过剩。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应该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排挤就业人口,然而仍然出现民工荒,代表着我国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仍然很低。

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是大部分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利润率低,劳动力生产率也相对较低,在投资上一直存在“重复建设”,需求上很大程度依赖于“出口”,而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依赖于进口,企业在渠道的建设以及品牌的推广上投入了太多精力,使得劳动力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这样,这些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在所难免。

三、 对全球化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前景的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收入与就业机会,也面临着“民工荒”等问题的困境。对此,文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提出几点思考。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对劳动者的教育投入

随着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劳动力流失成为主要问题,近几年,我国大部分企业面对持续下滑的绩效,进行裁员并下调工人的工资,对于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管理者而言,应增加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尽量减少裁员,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我国的工作队伍已偏向老龄化,需要吸引一批年轻的工人,然而,随着产能过剩,绩效连年降低,务工人员的首选工作去向已不再是国内,更倾向发达地区等,我国想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必须用高资去吸引人才,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性”,不会面临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提高劳动者素质,立足智力红利进行弯道超越。此外,要加大对技师学院以及民工群体的补贴,提高办学质量,将人才和岗位实施对接,减少用工荒的情况。

(二)减轻税收,加强对工人的保护

政府在改革中应尽量弱化权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所以,政府应该减少对企业的税收征管,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政府要减少对企业事务的干预,不要强制安排生产指标,减少对指标的追逐,创新管理方式,紧随时代潮流的同时,重新塑造,融合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竞争文化。取消对企业的各种补助、担保,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减少其“政府后盾,财政支持”的思想,遵循市场规律,市场会消除重复建设,不符市场潮流的项目必然会推出市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明确户籍制度,落实监督责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应着眼于剥离户口的福利含义,降低户籍制度背后的“含金量”。也就是要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居住、教育、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各项权利,将就业权利与户籍制度彻底脱钩,为劳动力自由流动扫清制度障碍。要解决户籍问题,需要政府间上下加强合作与共识,努力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依法严肃处理恶性事故,让工人在国内的区域间流动更加自由。为外市工人解决好住房、子女上学的政策措施,探索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就业的途径。

四、 小结

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表明,过去依靠本地化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劳动力供求问题的条件已不复存在,需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空间匹配来把有限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发掘出来,解决不断扩大的劳动需求。同时,地区之间争夺劳动力资源的市场竞争也会越演越烈。在我国不断加强对农民工的补贴下,劳动力向外流出的情况必将回归合理的区间,但回归之日是何时,对于广大企业而言,还要自己找路子,想对策,把敢于创新的思想与习惯贯穿在生产的始终,改善企业的形象,向更多的人抛出橄榄枝,扩大海外市场的需求,为全球化下我國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颜鹏飞.中国面临依靠谁发展的战略选择[N].社会科学报,2013-06-06(003).

[2]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4):29-33.

[3]汪国华.第三方群体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变异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65-70.

[4]钞鹏.农民工返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7-19.

[5]张广宇.成本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乡城流动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6]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7]孙晓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周梦,南京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前景全球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