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探析

2019-10-21 04:05刘颖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逐渐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高速合作的时代,如何适当发挥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理规避系统性风险已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文章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为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本质,比较其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的优势和风险,最后指出规避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创新;互联网创新;产品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法宝。当商业银行面临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国内银行激烈竞争的困境时,寻求变革和创新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因其便捷,快速的操作流程,高收益,低参与门槛和强灵活性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一、 金融产品

(一)传统金融产品

传统金融主要是指仅具有存款,贷款和结算三项传统业务的金融活动。它从事资本活动,例如发行和存储信用货币,交换和结算以及贵金属交易,这是典型的金融融资。银行存款作为大多数人的投资管理选择,是一种比其他投资方法具有更低风险的基金管理方法。這一种可靠的投资方法,虽然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没有较大的风险,受到人民的青睐。如今,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传统的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银行和企业都在寻求多种途径来扩大资金的经济效益,因此多种金融创新产品生。

(二)创新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指从概念、体系、金融产品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发展活动,以提高其竞争地位,追求自身利益,合理规避监管。主要内容包括体制创新(如从分支机构经营到混合经营),体制创新(如建立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技术创新(如发展网上银行),产品创新(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等)和市场创新(如创业板,期货市场等)。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金融创新产品覆盖面广。在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的同时,它们还拓宽了资本流通渠道,并在资本流通过程中创造了比以往更大的财富。

二、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投资收益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在银行存钱,而是选择投资具有适当利率和风险的理财产品。例如,市场上有多种理财产品-余额宝,借贷等。余额宝的购入资金需要1元起,进入门槛低,可以大大拓宽资金来源,解决一些企业单一,难于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获得资金。而且由于是互联网金融,因此无需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内办理业务,并且购买和兑换的时间也非常灵活。对于个人而言,还有一种财富管理选项,其相对于存款的回报更高,并且具有按需,按需利息结算的功能,这使得这些产品非常受欢迎。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它基于大数据;操作过程方便快捷;收入高;参与门槛低;而且灵活性很强。这些技术优势的存在促进了创新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以及对金融稳定乃至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金融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银行在线银行业务。目前,商业银行使用互联网渠道向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了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是集成交易模式,该模式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收集和分析大数据然后获得信贷支持,并使用交易参数作为基点。第三个模型是P2P模型,该模型提供中介服务并将资金的贷方与需求方结合起来。第四种模式是通过互动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紧密结合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使金融业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建立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五个模型实际上是货币基金模型,以支付宝创建的余额增值服务为代表,用户可以随时将支付宝中的钱支付出去,不仅免收汇款手续费,还可以获得收入。在不同的业务模型中,Internet信贷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四、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风险

金融创新产品,是源自金融机构追求利润增长点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同时由于缺乏长期监管机制和预警能力,在探索金融市场更深,更广阔发展的新途径对于新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再生风险。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创新存在更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加。尽管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许多漏洞将导致风险因子线性增加,这时迫切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目前,我们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国内监管仍处于“真空”区。

五、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今日益创新的金融体系中,我们最有可能分享金融创新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收益,但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金融风险。因此,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金融体系还应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4):103-119.

[2]陈敏轩,李钧.美国行业的发展和新监管挑战[J].金融发展评论,2013(2):1-34.

[3]王永海,章涛.金融创新、审计质量与银行风险承受: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4):81-96.

[4]李德升,姜玉东.风险规避抑或风险创造:金融创新中的两难选择[J].华南金融研究,2004(3):14-17.

[5]龚明华.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J].新金融,2014(2):8-10.

作者简介:刘颖,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趋势与创新研究
中国式影子银行浅议
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心两区”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浅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