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背叛”

2019-10-21 07:37杜文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悲剧

杜文佳

摘要:汪曾祺短篇小说《徙》写了高鹏、高雪两代知识分子还才不遇,却始终在“背叛”不了的人生困局中无限循环的悲剧故事,这悲剧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徙》;失意;背叛;悲剧

读罢汪曾祺的《徙》,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所提到的“背叛”。书中写到:背叛是什么?背叛就是走出自己所处的地位,走向未知。《徙》所要表达的也是如此。

小说开头引出《逍遥游》中描写鲲鹏的一段文字,段尾: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与文题《徙》高度契合。主人公高鹏是校歌的作者,歌词末尾: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寄托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高鵬自身志向的写照,一言以蔽之,他要像萨宾娜那样走向未知,出离和“背叛”现处的处境。

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文章由高鹏的两件心事引出另一人物——高鹏次女高雪,这里就涉及到巴赫金所谓“复调”写作手法的运用。文章虽没有同时展开二者遭际的描写,但二者通过“徙”这一主题被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小说的音乐合奏。

纵观全文,无论是高鹏还是高雪,他们都有自己的抱负,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尝试着走出自己所处的地位,走向未知,即“背叛”,然而这种“背叛”是无力的。高鹏由“五小”到“中学”再到“五小”;高雪心怀大学梦却被困于小城,追求爱情却囿于现实。人生好像永远处于漩涡之中,从一个漩涡卷入另一个漩涡,所有的反抗与“背叛”都是徒劳。究其原因有个人的也有时代的。

一、理想高于现实的人生困局

文中对主人公的介绍是“先生名鹏,字北溟”,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背叛”精神。他不愿意做“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适莽苍者,他渴望成为“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高鹏十六岁中秀才,偏偏世事无常科举制被废,而后在朋友帮助下任教于“五小”。在“五小”,高鹏可谓鹤立鸡群,他心怀抱负,其他老师则随遇而安,只是“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高鹏家的春联都是述怀抱的词句。辛未年,他在春联嵌了自己的名字:辛夸高峙桂 未徙北溟鹏。这副春联再次表明了他不安现状的“背叛”精神。终于,在好友帮助下他进入县初级中学教国文。这次升迁是高鹏理想的开始,也是他出离和“背叛”的一小步,是他在徙于南溟路上的一次振翅。但偏偏省长易人,志在南溟的高北溟又回到“五小”教书,可谓“前度刘郎今又来”。

高鹏的女儿高雪初三毕业,想考高中,将来上大学。父亲不同意,只许她报师范。但她没有屈服,不甘接受被安排的命运,“背叛”既定轨道,为理想绝食。在姐姐的劝说下,她采取了迂回战术——先读师范,再教小学,然后考大学。但连续两年未考上,被困于小县城。曾经唱《饮酒歌》,弹肖邦的小夜曲的窈窕淑女终因实现不了理想郁郁而终,那个美得令人惊奇的姑娘也从人们视线里隐去。

民国时代的文人大多有一种傲气,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举得太高,殊不知桀骜狂放、愤世嫉俗只能在极少数文人身上展现。历史的变化让多少文人的理想一朝崩溃,这使得那个年代的文人从一开始就要么放弃理想,要么继续承受着没有出路的痛苦。

二、新旧交替的时代困局

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一个功名无望而发疯的秀才——徐呆子,听闻废科举后他双眼出火,口沫横飞,声嘶力竭,长歌当哭。这样哭了几年便气绝身亡,翼未展而身先死。本可以“怒而飞”的高鹏在这个终将不再“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迷茫着,虽开办私塾,但只有极少数守旧人家来读。因此高鹏读了简易师范,作为“五小”教师,他孤傲不群,始终跟不上不历史的步伐,最终消失在时代洪流中,在尴尬和痛苦中沉寂下去。

高雪注定是悲剧的,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东西文化碰撞的特殊年代。她穿丝袜皮鞋,看《茵梦湖》,唱《茶花女》,经过几年在外学习,她又怎会在小县城安于现状?高雪连考两年大学未考上,恰逢抗战爆发,大学南迁,家人反对她去求学,她只好被困在这个小城,未能徙于南溟。在爱情的道路上,高雪依然是失败者,虽然婚后平静,但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高氏父女的悲剧是必然的,在政治斗争、文化变革、战乱不断的漩涡里,原有的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实需要,而中与西、新与旧的冲突又让众多文人迷失方向。

三、混沌不堪的教育困局

废科举,兴学校后高鹏继承谈先生的衣钵,办私塾,不得已才使高鹏做小学老师。在“五小”里,有纨绔子弟,有庸俗猥琐讲荤笑话的老师,这里明争暗斗、拉帮结派,乌烟瘴气。而高鹏既不“谈牌经”,也不去“联络感情”,他让同事们疏远生厌,把他排挤在外,成为时代的边缘人。在初中,校长李三麻子、人品学问极差的主任以及每学期只会讲半本书的“杨半本”,这些教师都是对有独到教育理念的高鹏的反衬,通过对学校及教师行为的描写可以见证当时的教育环境是多混乱不堪。

在外受列强压迫,内有军阀混战的年代,无人重视教育,这是教育环境肮脏的悲剧;学生仗势欺人,辱骂老师,这又是教育自身的悲剧,这种悲剧周而复始,成为那个时代的最终悲剧。

《徙》描写的是关于“背叛”的故事,高鹏和高雪最后都未能成为“徙与南溟”的鲲鹏,他们在人生、时代的漩涡中折戟沉沙,留下失意而萧索的背影。在这篇《徙》中我感受到了希腊悲剧精神的闪耀,其核心是命运的不可抵抗。这里有时代原因,也有教育的腐败,还有“士”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残酷的碰撞。

参考文献:

[1]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14年版:108页.

[2]汪曾祺.汪曾祺作品集:小说卷[M].现代出版社:北京,2016.

猜你喜欢
悲剧
作弊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史前悲剧
画家的悲剧
喜剧之神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论中国戏剧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