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探究

2019-10-21 07:45滕丽梅梁媛何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

滕丽梅 梁媛 何娜

摘  要:近年来,超星学习通APP 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改革。本文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念,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以超星学习通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英语国家概况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用户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上自助完成图书馆藏书借阅查询、电子资源搜索下载、图书馆资讯浏览,学习学校课程,进行小组讨论,查看本校通讯录,同时拥有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服务。近年来,超星学习通的飞速发展给教学带来新的突破,本文以《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为例,分析了以超星学习通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学习是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提倡“翻转”传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的场所。混合式学习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集合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既充分挖掘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通过集合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设备,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学习手段和环境。

(二)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即时从学生方面获得全面、准确的教学反馈;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强应用性的教学软件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环境,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且全面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快速应对,提高教学效率。

(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集中于课堂,活动内容以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由于先进教学设备与软件工具的介入,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模式。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英语国家概况》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以“英语国家概况”为例,借助超星学习通app来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英语国家概况》是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外语学院17级应用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发展、经济、教育、文学等内容为主线,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的涉外交际沟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影响这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交际规则,为学生在导游、商务等工作岗位上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知识含量大、全英文课本单词量大,对学生来说属于知识负担比较重的一门课,稍有不慎就会把丰富有趣的英语国家概况变成英文课文的翻译、讲解。

(一)课前微课视频自学

课前教师利用手机超星学习通app,提前发布教学内容,如: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师知识点微课视频、PPT、相关图片、其他相关视频等。上课之前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微课视频以及课堂PPT提前推送到班级群中,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后台查看到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在学习通上随时跟老师进行沟通。

以《英语国家概况》中第一章“英国的地理、人民、语言”为例,教师选了几个重点的知识点如:英国名字的起源、英国的地理特点、英国的主要城市、英语语言的发展历程,录制了相应的微课视频,将复杂的知识点脉络简化为四个10分钟以内的学习课程,微课视频可以在章节中以任务点的形式进行发布,也可以同时发布到学习通学生群中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除此之外,教师还针对知识点准备了四个问题并发布授课PPT。学生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学习通中私信给老师,老师接收到消息可随时进行答疑。上课之前老师会将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以便上课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

(二)课中教师知识点点拨

课堂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点的检测、点拨,巩固、提升学生课前微课视频中所学到知识点。检测的方式可以是学习通上进行测试、问卷调查,也可以以选人、抢答的形式进行提问。依托于超星学习通,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多样,除去刚才提到的活动,还可以进行主题讨论、投票、分组任务等。

针对《英语国家概况》第一章“英国的地理、人民、语言”,教师一上课首先发布二维码或者手势组织学生进行签到,让学生进入课堂气氛。然后根据学生课前观看的教师微课视频,发布了四个主题讨论:1.Do you know the full name of Britain? 2. Do you know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is country?3. Do you know its major cities---London,Edinburgh,Cardiff,Belfast,etc.? 4.Do you know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s into a university lingua franca? 任何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学习通APP多次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看到并可随时进行互动。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大家的讨论了解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相互学习和借鉴。讨论完之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点的点拨并发布几个小测试,最后教师会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任务,并选出小组代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述,同时解答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疑问。

(三)课后教师发放作业

课堂结束后,教师会第一时间在学习通上就课堂所学内容发放相应的作业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设置上交时间,作业内容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单题等。另外,课下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放一些其他的资料:如图片、期刊、小视频等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领域。

针对《英语国家概括》中第一章节“英国的地理、人民、语言”,课下教师发放了英国地理相关的一些图片,以及BBC对英国地理、人文进行介绍的一些小视频,并以word形式将课堂所讲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上传,供学生下载查阅。

(四)反思

《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是一门知识量非常大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而且容易疲惫。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同在一个环境里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讲授和在黑板上演示,给学生传授有关知识;并通过观察学生面部表情和提问,了解学生掌握讲课内容的程度,据此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讲课内容。学生则通过预习课本和翻阅有关参考书,在听讲、记笔记过程中思索领会教师授课意图和所传授的知识,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进行主动学习,学习效果甚微。

本学期依托超星学习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课前,教师在线上调用多类型文件资源进行备课与推送;学生在线预习并完成课前任务。课中,教师通过PC或手机播放課程内容,并实时同步拓展资源与课堂任务;学生实时同步课程资源,参与答题、投票等课堂任务。课后,教师通过系统统计、分析的学习行为数据,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后任务,大大巩固了学习;学生通过数据亦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与提升。而超星学习通APP各种学习活动设计的丰富性、灵活性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教师依托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发现:1.可解决传统教学评价中仅能依靠结论性评价的问题,超星学习通能保存客观全面的学习数据,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提升过程,使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结合。2. 可解决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观性问题。3. 可解决学生评价的阶段性、滞后性问题;超星学习通的智能分析统计,可实现全程的、随时的学习评价,学生可实时调整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 教育研究,2004,3(4):10-15.

[2]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3]  张其亮,王爱春.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 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4]  施华,邓海鹰,雷红梅.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以高 职电路基础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7(6):184-186

作者简介:滕丽梅(1984-),女,山东日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梁缘(1983-),女,山东日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何娜(1992-),女,籍贯:河北秦皇岛,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的五年制高职数学SPOC课程教学初探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超星学习通APP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简析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