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性能的分析

2019-10-21 07:45严祥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严祥威

摘  要:以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作出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就其分散体系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借助相应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微球形态。结果表明,在分散微球体系中,微球粒径会对其封堵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性能的分析

前言:

我国很多油田都是陆相沉积,层间渗透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给原油的开采带来的一定难度。在对油藏流体内的孔隙介质以及流动分布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非均质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注水的方式对其进行调节,但是不同地层有着不同的吸水性,无法保证开采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必须借助深部调拨技术来改善油田的非均质性,促进原油采收率的提高。

1 实验与方法

1.1材料设备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分析纯)和氯化钠(分析纯),使用的仪器设备有扫描电镜(SIRION200)、光学显微镜(BX-41)以及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交联聚合物微球由实验室自主制作。

1.2实验方法

1.2.1溶液配制

一是氯化钠溶液的配置,需要准确称量氯化钠,加入去离子水,配置相应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0.5%;二是微球母液的配置,以天平城区少量交联聚合物微球粉末,加入到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微球母液(8000mg/L)。

1.2.2分散体系配置

取微量微球母液,加入到0.5%的氯化钠溶液中稀释,保证搅拌的均匀性,然后将其放入安倍瓶内,抽真空封口,置于恒温箱。

1.2.3试验测定

(1)光学显微镜实验:光学显微镜其本身能够对微小物体进行放大,方便观察,这里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拍照观察,通过与标准刻度的对比,准确测量微球粒径。

(2)扫描电镜实验:需将样本均等分,对具备区域进行放大并拍照,借助照片来对微球的分散形态和尺寸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利用洗液对盖玻片侵渍12h,然后以自来水和去离子水进行反复清洗,在保证清洁效果的情况下,将盖玻片放在平台上自然干燥;其次,取少量微球粉末进行干片的制作;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大面积观测,选择具备明显特征的样品;最后,对选择的样品进行喷金处理,放入SEM样品室进行抽真空,冷却30min后,进行SEM观测,并对观测区域进行拍照。

(3)激光粒度仪测定:借助激光粒度仪,选择与样品需求匹配的循环相,将液体倒入后确保其能够充满循环系统,然后開始循环。需要设置相应的测量参数同时做好校领工作,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少量测量样品的信号值较允许进入量低,需要进行粒径检测。测量结合后,必须利用去离子水或者自来水对循环系统进行全面清洗。

(4)微孔膜过滤实验:借助低压差微孔膜过滤的的方法,可以在0.1MPa的压力下,实现对微球分散体系的过滤工作,当微孔膜量筒中的滤液为5mL时,利用秒表进行计时,记录的间隔以滤液每多5mL作为标准,直到滤液总量达到40mL,可以停止过滤。

(5)填砂管封堵实验:通过对油田开采环境的模拟,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质量分数设置为0.04%,然后将之放入到60℃的恒温箱内进行溶胀,溶胀时间为10d,再依照0.4mL/min的流速,将分散体系注入到填砂管中,填砂管的水渗透率为1.18。伴随着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注入量的变化,填砂管不同位置的流动压差同样会出现变化,需要做好记录工作。

(6)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实验环节,需要参照油田的相关参数来设置人造岩心,将气侧渗透率设置为0.5和2.0,并联后,开展饱和模拟水和抽真空,然后就水侧渗透率进行测定分析。设置温度为65℃,将原油按照0.4mL/min的速度,注入到岩心中,达到饱和并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样在65℃的温度下,按照0.4mL/min的速度,在岩心中注入模拟水,通过驱替的方式达到压力稳定,这样得到的采出液含水量会达到98%,然后进行水驱采收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形态表征

借助SEM观测,微球在溶胀5d后,呈现出圆球和块状形态,粒径在数百纳米左右,溶胀10d后,聚合物呈现出粘连的分散填充,尺寸约为100纳米。利用石油醚和模拟水对定量微球乳液进行分散,石油醚分散能够防止微球颗粒溶胀,进行尺寸还原,并就分散后的特征进行拍照,模拟水分散则可以对溶胀后的尺寸进行测量,分散处理后,微球成规则球形,尺寸在30纳米左右。

2.2实验结果

一是微孔膜过滤实验。配置质量分数为0.02%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溶液,于阴凉区域放置3d,对得到的微球样品进行封堵实验,伴随着注入体积的增加,溶液中微球的数量会随之增长,滤饼层厚度增加,滤液通过滤膜的时间延长。在溶液中,微球的溶胀时间和滤过时间于一定范围内呈正比;二是填砂管封堵实验。先注入的水中压力平衡,微球溶液进入后,前端压力升高封堵填砂管,微球呈现为可变球形结构,而当压力达到一定限度后,会进行深部转移以及下一次的封堵;三是人造岩心驱油实验。水驱达到压力平衡时,低渗透率岩心采收率为0,经高渗透率岩心后,会形成水道,采收率61.2%,注入微球体系后,低渗透率岩心的分水率升高,高渗透率岩心分水率下降,表明微球分散体系具备较高的封堵性。后续进行水驱,压力并没有进行明显下降,表明微球分散体系具有一定的滞留性。

3 结论

总而言之,交联聚合物微球可以在水溶液中分散,对于微孔膜的封堵性良好,将其分散体系应用到油田开采中,能够与实现对非均质油藏的深度调驱以及水剖面调整,增加波及体积的同时,降低非均质性,促进原油采收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子浩,王倩,李杨,等.微米级交联聚合物微球对核孔膜的封堵作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30(05):26-31.

[2]  林梅钦,赵冀,唐永亮,等.亚毫米级交联聚合物微球对核孔膜的封堵作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30(02):18-23.

[3]  姜志高,郑晓宇,郭文峰,等.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合物微球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J].油田化学,2016,33(04):687-69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