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型彝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2019-10-21 07:45万婷隆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传承发展

万婷 隆涛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服装流行趋势的世界同步性正在逐步加强,凉山彝族的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极具民族特色,拥有广阔市场前景。近年来,受地理环境、开发意识不足、缺乏创新等因素影响,在传承与发展上受制约。我们只有提高开发销售意识、勇于创新、发展彝族服饰产业链,才能传承和发展凉山型彝族服饰。

关键词:彝族服饰;传承;发展;对策分析

服饰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配饰、包、伞等。古代服饰的发明和流传,初衷是御寒和生存,而今,人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不断进步,服饰的材质、款式也多种多样,逐渐增加了舒适美观的功能。

一、凉山型彝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现状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及审美性的文化形式。每个民族的服饰在形制,色彩,配饰,质料及工艺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都和每个民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体现了不同民族别具特色的民俗传统。凉山型彝族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极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型彝族服饰将在服装市场上拥有广阔市场。但因其身处大小凉山,山川险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宣传营销不到位等缺点致使凉山型彝族服饰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二、彝族服饰的构成

凉山彝族的服饰,在民族内部基本一致的同时,因方言土语的差别,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据走访统计调查,凉山型彝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服饰样式,制作方式等也随之改变进步。

凉山彝族服饰可分为三个方言服饰区,一是以美姑为代表的包括雷波、峨边、马边等和昭觉、金阳、云南巧家、永善等县的部分地区的义诺土语服饰,因其男子裤脚宽大,又称为“大裤脚区”;二是以喜德为代表的包括冕宁、越西、甘洛、盐源等和西昌、木里、德昌、盐边、石棉、九龙、泸定和云南宁蒗、中甸等县的部分地区圣乍土语服饰,又称为“中裤脚区”;三是以布拖为代表的包括普格、宁南、会东、会理和金阳、昭觉一部分等所地土语服饰区,又称为“小裤脚区”。

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有的左耳戴蜜蜡彩珠和银耳圈等饰物,下装为长裤,但因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育后妇女戴帽,或缠头帕,皆为黑色;妇女双耳皆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垂颈部戴银领牌;下着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长可曳地,上半部适体,下半部多褶,既突出女子体型,又增添几分婀娜姿态。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 . 3 3 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當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传统的衣料以毛、麻为主,喜用黑、红、黄色相配搭。常以挑、绣、镶、染等多种工艺技法制成头镰、羊角、涡形等传统图案。其蕴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情趣、品味,从中可以解读一个民族的节庆、婚嫁、丧葬、崇尚、信仰、礼仪。

三、彝族服饰店(自创)产品优势与劣势

(一)制作优势

彝族服饰店(自创)产品制作形势多样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1. 、制作方式:一类服饰是纯手工制作,充满人文气息,舒适且风格独树一帜,为顾客量身定做,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另一类是机器制作,价格优惠,更为精美精致。

2、传统与现代:一类服饰将照搬凉山型彝族服饰特点,传承优良民族特色,更具民族性,更具民族情怀;另一类是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编,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及当今时代特色,使之更具大众性、时尚性。

(二)行业优势

1、政府支持: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颁布相关的彝族服饰法律条例,鼓励、支持个人和单位参与彝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2、消费者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随之提升,消费者对服装个性化,舒适性,民族性等的要求不断提升。凉山型彝族服饰较好的保留了其民族特色,更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3、技术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作服饰的机器应运而生,大大节约了凉山型彝族服饰制作的时间与精力。

(三)存在的劣势

  1. 、竞争对手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消费者对服装民族性的重视,各民族服饰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2、地理环境不便:凉山型服饰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地,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南岸,以被誉为彝族服饰文化艺术之乡的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到彝族北部方言区的圣扎、义诺、所地各方言土语区,汇集了凉山彝族地区的服饰及服饰文化艺术。多分布于交通不便之地,限制了当地彝族服饰的推广与销售。

3、开发意识不足: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彝族人民服装逐步与外来民族趋同,对本民族服饰缺乏有意识的支持与宣传;彝族服饰销售者则多为小规模经营,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经营销售技巧

4、缺乏创新意识:受地理交通不便影响,凉山型彝族服饰颇具地域性、传统型特色,未能结合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

四、传承与发展凉山型彝族服饰的解决方法

(二)提高开发销售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凉山彝族人民对本民族服饰的认同感,主动宣传支持本民族服饰;销售者也要提高商业意识,根据需要扩张商业范围、规模,树立品牌形象。

(三)勇于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制造出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凉山型彝族服饰。

(四)发展产业链:推动彝族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品的发展,形成彝族文化产业链,促进彝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秋.凉山彝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问题与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罗眉;凉山彝族服饰现代传承与发展探索[J];文化产业;2019年06期。

作者简介:万婷,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一班学生;隆涛,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项目编号:201811360038;立项部门:攀枝花学院教务处;项目名称:彝族服饰文化实体店。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