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区块改善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10-21 17:15于光亮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稠油

于光亮

摘 要:高3624块、高21块为高升油田难动用储量之一,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莲花油层,为巨厚块状稠油油藏。在区块边部油井注汽困难,转抽后返排能力差,回采能力弱,区块始终处于低速开发状态。

关键词:稠油;注汽;高温调剖

1 区块概况

1.1 高3624块

高3624块含油面积1.5km2,油层有效厚度50.06m,石油地质储量767×104t,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油藏埋深1600~1850m,地层温度50~60℃,地面原油密度为0.9449~0.9653g/cm3,平均为0.954g/cm3,50℃脱气原油黏度在3150~4000MPa·s;凝固点8~20℃,含蜡4.15~4.46%,胶质+沥青质含量为43.74~46.09%,含硫0.424~0.573%,为一巨厚块状稠油油藏。

1.2 高21块

高21块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473.4×104t,油藏埋深1500m~1785m,地层温度60℃左右。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油层平均有效厚度40.3m,50℃下脱气原油黏度2000~6000MPa·s,含蜡4.8%,含硫0.49%,焦质+沥青45.9%,平均凝固点11.8℃。该块原油性質具有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高、含硫量高、含蜡量低和凝固点低的“三高、二低”的特点。

2 区块开发难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

区块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难点是:区块边部油井注汽困难,蒸汽吞吐效果差。至2013年底,区块有注汽压力高的油井达35口,占总井数的34.3%,平均注汽压力高达19.8MPa,注汽干度仅30.5%,吞吐后油汽比>0.3有6口,仅占吞吐井数的18%;油汽比<0.1达14口井,占吞吐井数的40%。其中,有6口井蒸汽吞吐后不出。迫使部分井低产关井或改为捞油生产,致使区块低速开发。

2.2 汽窜井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高升油田难动区块07年开始出现汽窜,当年有6口井8井次汽窜,影响周围采油井4口井10井次;到2012年当年有22口井27井次汽窜,影响周围采油井15口井29井次。至目前区块有32口井注汽汽窜,影响周围采油井28口,分别占区块开井数的57.1%、50%,汽窜的程度越来越高。

2.3 原油重质组份增加,油井返排困难

油井经过多轮吞吐后,原油中的轻质组份大量被蒸馏采出,油层中剩余原油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份含量增加,容易与蒸汽冷凝水形成W/O乳状液,原油粘度急剧升高,流动性变差,导致采用单一的解堵技术或者封窜技术,措施增油效果有限。在实施解堵或者封窜的同时,配合稠油注采技术。

3 技术路线

针对高升油田稠油热采区块边部井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主体部位井纵向吸气不均、汽窜井不断增加及重质组分增加、油井反排困难,开展稠油热采区块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①储层保护:针对区块粘土含量高,易膨胀的特点,研究筛选出耐高温、低伤害、长效的粘土防膨剂,有效抑制粘土膨胀,提高注汽质量;

②油层改造:针对储层污染堵塞,导致注汽困难的问题,研制出具有缓速酸化、且能够解除有机堵塞的降压注汽酸化配方体系,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改善油层吸汽状况;

③高温调剖:针对油层厚度大、导致纵向吸气不均,油层动用程度严重不均以及汽窜井次逐渐增加,研究出新型高温调剖技术;

④化学助采:针对原油黏度大,乳化严重的问题,研究出新型化学吞吐助采技术,降低原油黏度,防止原油乳化,提高原油流动性。

4 技术创新点

通过油藏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研究,明确了影响区块低速开发的主要因素,通过集成储层保护、油层改造、高温调剖及化学助采技术,建立了一套综合开采技术体系,取得创新点如下:

①研究筛选出新型粘土防膨剂,相对普通高温防膨剂,耐温性由210℃提高到300℃,经高温处理20d,防膨率仍达80%,对油层无伤害,实现了低渗、水敏油层的储层防护;

②研制了降压注汽配方体系,相对普通土酸,对粘土矿物溶蚀率降低了14%,酸岩反应速度降低,酸液可有效处理油层深部污染,实现了疏松砂砾岩油层深部解堵处理;

③研制出主段塞由强凝胶堵剂和封口剂的高温调剖技术,其中强凝胶耐温提高到220℃,封口剂耐温提高到360℃;

④研制高效蒸汽吞吐添加剂,相对普通化学添加剂,耐温性由240℃提高到300℃,经高温处理后,降黏率由75%提高到90%以上;施工工艺由前置段塞注入改为伴随蒸汽共同注入,提高了药剂波及体积和利用率。

5 结论

①在对难动用储量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该油藏低速开发的主要原因,为区块难动用储量开采配套技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②通过酸化新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低渗、强水敏、弱酸敏油层的改造,解除油井近井地带污染堵塞,增加了油井产量。配套采用化学吞吐助采技术,大幅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

③高温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高渗透油层封堵、低渗透油层驱油的目的,能更好地动用低渗透油层,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④综合配套技术成功应用于高3624块、高21块,使区块采油速度明显增加,开发水平大幅度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解决同类区块开采矛盾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稠油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稠油及其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HLB值评价稠油乳化增黏主要因素的研究
强化稠油注汽高压井治理探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质稠油开采技术进展及现状
西北油田首座“注气+掺稀”先导工程投产成功
稠油管道输送技术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