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研究

2019-10-21 20:52李靖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40期

摘 要:近几年国内才开始关注搬迁工业企业遗留的场地污染问题。土壤布置监测点位是土壤监测的关键环节。由于土壤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土壤监测的采样位置对监测结果有很大影响。通常,监测点布置的密度越大,监测结果越可靠,精度越高。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不仅是监测布点的密度要高,而且还要考虑到人力、监测周期和资金等因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但至今仍有一些有针对性的标准尚未颁布实施。文章简要介绍污染企业和企业遗留下来的老厂址土壤监测布点方式和采样方法。

关键词:污染企业;场地土壤;布点及采样

重有色金属、含铅蓄电池、电镀、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冶炼和制革等排放污染的企业的存在,造成了对中国居民生活环境的严重影响。所以,中国国内应重视这一工作,在工厂建设的初期,应保证工厂企业生产的项目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杜绝不达标的工业生产建设,把环保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监测管理力度,不断借鉴土壤监测技术,并结合国内情况制定流程,培养相关人才。确保企业搬迁后能进行二次开发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 布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洒、废料堆积、气体污染物、污水下渗等问题,因此,在布设监测点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相关资料并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原厂情况,查看污染状况及用前历史。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内外布点要求,再结合实际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点。根据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内外土壤监测布点要求,目前主要采用的布点方式为:分区布点和系统布点。实践中,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

(一)分区布点法

分区布点法是指将场地相对平均分成若干区域,然后根据每个区域的面积大小及其污染特征进行分选。根据土地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以及办公区。该分区方法适使用功能明确,使每个区域的污染具有的明显特点得到区分,同时场地的原貌保存比较完整。

(二)系统布点法

系统布点法是指在现场设置一定长度的方格网格,在每个网格内均匀布置采样点。格子的边长一般为40 m×40 m。该方法适用于土地前的使用历史不明确、场地原貌保存不完整、污染特征不明显等情况。

二、 污染场地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的关停或搬迁,其遗留场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对污染场地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势在必行。与国外相比,我国现阶段污染场地现场采样监测技术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手段尚不成熟,甚至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现场采样技术主要有定位检测、土样采集、地下水采集、现场检测及样品保存等几种技术手段。

(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定位检测

在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中,这是最基本的一步,因为只有确定污染场地的地理位置才能更好地取样。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采样前,对受污染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进行基本定位和检测,为下一步采样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国内与国外的污染场地定位差异不大,都是先用卷尺、全球定位系统和经纬仪等基本工具对需要采样的场地进行具体位置信息标定和地面高程测量。再次利用金属探测器等探测设备探测地下存在的障碍物,保证取样时不会破坏周围的电缆、管道等障碍物。最终测量地下水位,对地下流体进行相关检测。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样的采集工作主要在定位检测后进行。采集被污染土壤样品,可推断被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及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程度。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土样采集,根据作业力源的不同,将土样采集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采集土样;以人力为主,没有任何机械手段,其主要工具是人的手和腳。另外一类是机械驱动的取样器。以机械作用力为主要动力源,然后依靠机械自身的压力钻进土样。而在具体工作中,以机械为主的取样器更能适应当前取样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土样快速采集。

(三)地下水的采样

地下水取样之所以有必要,主要是因为土壤污染也会引起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一旦受到污染,将影响人民以后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前,国内的地下水采样技术虽然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但已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采样设备。具体地说,现阶段我国的地下水采样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推进式地下水采样技术,这种方法通过液体压力和冲击振动的作用,将相应的采样钻直接推进地下,从而实现直接采样。但这种直接推入的方法极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也有可能减少地下水采样的准确性。第二是对井进行采样监测。这一抽样方法是目前较为普遍和流行的抽样方法之一。由于监测井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同一井眼中需要安装不同长度的监测井管,以防止由于不同地层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监测数据失真。

三、 结语

并非每一家搬迁企业都存在着百分之百的污染问题,但对被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及时改造,却是一项历来刻不容缓的工作,确保了土壤的良性循环利用社会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企业也可以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带来了更优质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潘峰,王利利,赵浩,等.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中六六六的残留特征[J].环境科学,2013,34(2):705-711.

[2]许国栋.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J].商情,2017(23).

[3]常春英,肖荣波,章生健,等.城市工业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再开发环境管理问题与思考[J].生态经济,2016,32(8):191-195.

作者简介:李靖,江苏华测品标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