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注重学习过程体验

2019-10-21 01:57苏星利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

苏星利

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学数学就是让学生去体验,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新。

一、在操作体验中掌握知识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具体做法之一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判断、推理,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事物间的联系,重组知识结构,生成新的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剪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自己拼平行四边形,自己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行之间的关系,并且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确实,在数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从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

二、通过交流体验中深化认识

在课程中的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融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讨论、辨析、探究、争论及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交流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一批零件,师傅独做8小时完成,徒第独做10小时完成。师徒合做,完成任务时师傅加工的零件數比总数的一半多30个,师傅加工多少个零件?”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解工程问题和解分数问题的方法解:1÷( + )= (小时),30×2÷[( - )× ]=60÷ =540(个),540÷2+30=300(个)。之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还可以用那些方法解,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讨论交流时,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设零件总数为ⅹ,得 ×[1÷( + )]X- X=30,X=540,540÷2+30=300(个);有的说还可以用比例解(工作时间相同,工作效率与工作量成正比):30×[10÷(10- )]=30×10=300(个);有的说还可以用图示分析法解等,学生通过交流深化了认识。

三、在情境体验中激发求知欲

有位教育家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身于一种愉悦有趣的和震动心灵的情态中,产生知求的热情和冲动。创设的情境,有语言描述情境、影视演示情境、场景观察情境等。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时,上课伊始,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在教学屏幕上显示出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秋游的画面,同时播放员说:秋游时每人都带着食品,小红同学带着一根火腿肠,她切掉火腿肠的两头后,再把它削成一个圆锥体,请问削掉的碎片体积和剩下的圆锥体的体积谁大?请同学们帮小红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个个精神倍增,跃跃欲试,接着教师顺势导入圆锥体积计算的教学。教师通过影视情境和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愤”、“悱”的状态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体验中激发求知欲,情绪高涨地去探索新知。

四、在运用体验中造就成功感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创造条件,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如在小学四年级可让学生思考这样一道题:“小明家距学校60米,小丽家距学校40米,小明家与小丽家相距多远?为什么?”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不是唯一的。思维水平低的学生只想出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直线上这种情境,列出60+40=100、60-40=20两个算式,但也体验到成功。而对于一些想象力丰富、发散性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考虑到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得出:当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随着小明家与学校的连线和小丽家与学校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变化,两家的距离在20米至100米之间的变化。可见,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思考问题的习惯,促使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