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2019-10-21 01:57姚腾霄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业

姚腾霄

摘 要:农业是我国一个重要与基础的产业,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北京市农业作为大都市的农业,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北京市农业值得深入进行研究。此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經济目前已经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农业;第一产业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北京市的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也较大,农业的产量,尤其是农业的产值也有较大的提升。北京市2000年底的时候,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79.3亿元。到2016年底,北京市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29.8亿元。在北京市农业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在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北京市第一产业的产值还是逐年增加。说明科学技术与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在北京市农业发展中还是起到较大的作用。

北京市的都市农业如何发展与壮大也是近年来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北京市农业的主要领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领域都有投资和发展。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与探讨了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展。都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已经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热点。科技型企业与外向型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到2000年底,北京市有个体工商户24.5万户,注册资本金26.7亿元。北京市有私营企业10.3万户,注册资本金1036.3亿元[1]。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底,北京市个体工商户79.6万户,从业人员有114.1万人[2]。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达到49.6万户,从业人员数量316.2万人。到2016年,个体工商户60.8万户,从业人员有103.1万人。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20.9万户,从业人员数量921.3万人。

进入21世纪以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对京郊农村和农业领域的投资范围与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种植业、畜牧业、观光农业等已经成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热点。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北京市的科技优势、资金优势与京郊农村的农业资源等来发展现代农业。在2006年,北京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个体工商户有1432户,注册资金6000多万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22.6%及48.6%。由于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种植业、畜牧业、观光农业等发展较快。此外,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数百家农业示范基地也对北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紧紧依靠首都消费市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都市农业领域迅速成长

在上世纪末,1999年2月初,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北京市考察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参观、考察了北京锦绣大地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现代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不断增加农业活力和农民收入,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进入21世纪后,在2001年的1月19日,北京市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2001年北京市将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抓好“绿色食品安全”方面的农产品体系建设。此外,还要求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另外,要发展京郊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小城镇建设来缓解城区的人口压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何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一直是近些年社会各界与政府部门关注的主要焦点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开始加大对郊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用于改变郊区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区的局面,改善京郊城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改善京郊农村的投资环境。在2003年,在政府投资方面,城区与郊区所占的比例为80:20。到2007年,由市发改委安排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城区和郊区的比例为48:52。另一方面,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京郊农业的发展。在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三农”的专项资金额为78.8亿元。

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应对全球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提升我国农业的产量、产值与效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北京具有巨大的科技创新资源,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具备进行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条件与优势。而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与重要支撑,必然要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农业科技园把农业科技方面的成果进行转化成为新的农业产品、农业服务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市场优势与竞争优势。

依托北京市的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已经北京市建立了数百个农业高科技园区。其中国家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此外,北京市还有科技部级别的农业科技园区6个,北京市级别的科技园区25个。目前在这些科技园区中的从业人员数量有3.4万人,年产值规模达到38.4亿元,农业科技园区经辐射带动农户9.4万户。另外,北京市拥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05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多家。目前,北京市的农业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2%,这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科技对北京市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政府继续加大对“三农”方面的投入。京郊农村的生产、生活与投资环境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此外,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地逐年走高,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补贴政策,也使得社会各界农业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另外,北京拥有巨大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诸多有利因素使得农业产业成为个体、私营非公企业的投资热点。一大批农业企业在京郊农村落户,利用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不但促进京郊农村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1~2010年间,非公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到2011年,从事农业的个体户数量达到31344户,从业人员数量50959人;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有2931户,从业人员有19570人。到2015年,从事农业的个体户数量达到32670户,从业人员数量50558人;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为4647户,从业人员有42108人。[3]。在“十二五”期间,从2011年到2015年,私营企业的数量与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种植业、畜牧业、观光农业方面的发展状况

在畜牧业方面,北京市的畜牧业已经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发展阶段。“公司—基地—农户”三者合一的发展模式已经较为普遍。个体、私营非公有制企业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把分散的农户和国内外市场联系到了一起。不但提升了农业与农村的土地价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千喜鹤集团在平谷投资兴建的食品工业园项目,是一个集生猪饲养、屠宰、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为一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该集团食品工业园基地直接安置就业2000人,依托物流配送、冷鲜肉连锁店、餐饮超市等各个产业链吸纳1万多人就业,并与当地16个乡镇141个村的506户农户签订了40万头生猪饲养包销合同。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他主要是指在大城市的郊区,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与农业景观,发展观光農业、休闲农业等。如果说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而都市农业则用来满足城市的文化、休闲方面的需求。都市农业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来实现近郊农村的繁荣与近郊农民的富裕。由此看来,都市农业是一个非常适合于北京市这样的大城市进行发展。

都市农业首先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也逐步开始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规划,进行都市农业的试点与推广工作。

北京市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2500美元,城市居民对文化、休闲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北京已经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此外,北京市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不能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而都市农业正好符合北京市农业的发展要求。另外,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北京市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可以说,北京市的农业已经进入到了都市农业发展阶段。

在种植业,非公企业主要从事蔬菜、果品、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生产和经营。目前,从事种植业的个体私营企业数量超过1400户。其中有不少就是从事有机蔬菜生产的企业。企业联合农户种植有机蔬菜,利润三七分成。蔬菜线下销售到超市,也可以网上购买到企业联合农户生产的有机蔬菜。由于北京市场的有机蔬菜的需求量较大。因而,企业和农户都有比较好的收益。

湿地、果园、农田等等,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都可以通过增加游乐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潜力,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点和旅游观光园。也是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此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方面的建设,民俗文化、历史人物等多方面的乡土元素,这些都可以用于乡村旅游、观光方面的开发。从而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

在如今。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观光园等多种都市农业形式不断兴起。给北京市的农业发展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农业领域发展壮大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在观光农业方面,非公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不但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而且经营收入也大幅成长。仅2006年上半年,观光采摘收入达到36.6亿元,民俗旅游收入1.8亿元。

四、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未来在农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是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蔬菜类、方便食品类、休闲食品类方面的深加工。不但可以给当地的农副产品提供销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

二是,树立农业产品的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品牌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也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要做好北京市农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三是,大力利用互联网、通信等信息科技技术,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把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到国内外更广的市场。此外,要发展创意农业等新兴的农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忠厚:《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3]王钦敏:《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农业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研究
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北“未来农业”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