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课堂”打造高校创新型党日活动》

2019-10-21 02:53张欣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

张欣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形式,开展党日活动,对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阐述通过“固定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形式打造高校创新型党日活动的的具体做法及意义,有助于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力。并针对当前高校党支部党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三大课堂”;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

1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项根本任务提供了方向保证和组织保证,“党日活动”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党日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高校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齐抓共管,通过专题教育、组织生活、问题查摆改等途径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题党日活动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4 个方面:一是个别活动形式单;一,思想性和教育性不足;二是个别党日活动主题特色不鲜明,没有突出学校、专业的特色,没有发挥自己的专长;三是活动重形式而轻内容;四是有的活动经费缺乏,而有的活动铺张浪费。这些问题反映了基层党组织在活动经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主题党日活动的质量,成为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切实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2.1参与意愿不强

党日活动是党的组织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部分师生党员没有把参加党日活动当作是自己的自觉行为,甚至有的师生党员对党日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都不是十分清楚,他们认为党日活动只是一般的团体活动,对增强自身党性修养没有多大作用,仅仅是被动的参与,参与过程也是应付了事。同时,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党支部对于下达的文件以及相关政策内容,只是进行一些简单地转达与复述,对于转达与复述之后是否有去执行和落实,却并没有进行跟踪,导致整体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管理问题。

2.2 活动主题不鲜明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日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主题不够鲜明的问题。一些党支部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与方案,没有将党组织的重要精神和论述内容结合起来,或者是没有将党员的实际情况和活动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很难让高校党员积极参与进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明显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活动主题过于宽泛,由于活动的时间一般有限,如果活动主题有太多内容,则会使活动的主题不更清晰,使活动被冲淡。

2.3 活动质量不明显

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日的过程中,虽然实施了较多的活动,如专家讲座、参观考察、集中学习以及共同研讨等,活动的形式化过于严重,创新力不足,活动整体只是流于表面,党员不能将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党日活动的引领作用难以在党员中得到有效发挥。这种固定化的活动内容导致学生对于主题党日活动的参与兴趣锐减。

2.3活动组织能力不足。

一些党支部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将主题党日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全面,造成主题党日活动不能够按照既定流程顺利进行,严重地影响了主题党日的效果;活动过程合力不足。在开展活动时,学院党委应起到指导策划、定舵稳向的作用,各党支部是活动落实的基本单位,社会是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而每个党员则是参与活动的主体。高校党支部应当要按照新时期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情况来对高校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创新与调整,以确保党日活动的有效性与影响力,这样才能够将高校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的价值与教育意义,全面地发挥出来。

3 高校党日活动的创新形式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高校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抓手。应该通过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组织形式,强化对活动的系统化设计,加强制度保障,确保“主题党日活动”项目化、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党支部主题日也应当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扩展思维能力,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外,还应当要对于现有的学习模式和活动内容进行大胆创新。

3.1 “固定课堂”-规范党员学习内容;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三会一课”传统模式与“党员固定集中学习日”活动相结合,落实“党建+ ”理念,将“党建+”理念贯穿于党内组织生活,使党内组织生活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丰富内容形式,设置【微党课】、【微学习】、【微感想】等版块,通过“微党课”展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相关政策解读、重要文件学习等,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3.2“网络课堂”-丰富党员学习载体;

根据党组织特色,建立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相关板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学习心得等;同时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指导党建工作;利用微信直播、抖音直播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了各基层党组织互学互比;激发了党员学习教育热情;搭建传播平台,展示了党组织堡垒形象和党员先锋形象;搭建监督平台,有利于党组织各项管理制度的生根落地。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置于上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了“有图有真相”。使上級党委能够实时动态掌握基层党组织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情况,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实践课堂”-展示党员学习成果;

打破“一人说大家听”的“三会一课”传统模式,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出”会场、“贴近”校园、“融入”社会。依托理论学习成果,结合基层组织特色,以“党日活动+专业教育”、“党日活“党日活动+志愿服务”、“党日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主题党日活动”项目化的调研,针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展开深入调研,形成项目化主题;制定主题活动计划,在实践中巩固专业技能,服务他人,回馈社会。

结语

党日活动不仅是所有基层党支部中最为重要的活动,而且还是所有的基层党员在进行组织生活、学习实践以及服务社会的平台。党日活动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专业优势、地域特点及本支部的实际情况,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活动平台等方面着手,不断开拓创新创,使主题党日活动贴近学习、贴近工作、贴近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提升党日活动的质量,强化党员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发挥出党日活动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新堂.“微”媒介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30).

[2]  辛红光. 基层党组织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11):58 - 59.

[3]  隋延亭.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机制研究[J].芒种,2018(8):53-54.

[4]  隋延亭. 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现实意义[J]. 长江丛刊,2018(22):234-235.

[5]  李燕. 主题党日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12(3):74-76+82.

[6]  刘晓倩.高校"主题党日"长效机制初探[J].文教资料,2018(26):128-129.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2019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政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党日活动”模式构建与方案设计;项目编号ZSX18146

猜你喜欢
高校基层党组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研究
从管理到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的嬗变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探究及思考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困境及化解
信息化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量化绩效考核评价实施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