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

2019-10-21 04:15吴梦瑶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

吴梦瑶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开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营,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一线人员。新型的课程指标,教育思想的改变高中教育所受影响占有率是最高的,长期接受传统应试模式思想教育的影响,在高考机制的约束中教师的各项工作都受到牵制,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教学模式公式化,学生创新思维无法提升,教学质量效率低下。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侧率;新课程改革

引言

高中教育中如何将全套的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同时积累储备各项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寻找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点。教学模式转变时高中教学中传统的“题海战术”模式应有所转变,一味地追求数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毫无保障的。高中生物科学来说主要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的创新潜能,高中教师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明白生物的知识内涵。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量较多,课堂成为只是内容交接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中吸收、消化、最终灵活运用是课堂效率的体现。不能充分渲染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低下,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室对于一章内容讲解不够明了花费课堂时间过多,对于课堂探讨更加深入知识了解也将无法更好展开,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因成绩过差情绪不稳定。

了解学情基础是生物教学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因为高中班级人数多,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的不足,导致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只停留在表面。在没有基础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授课会变得吃力,不仅学生学得“累”,教师更是心有余力不足。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习主导”被引入了高中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分析教材来安排课堂内容,因为教学本质是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过程,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先明白这一点再进行课程设计。比如生物教师可以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通过交流获得学情,再设计出学生可理解的精彩生物课。生物教师的教学重点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书面预习,让学生提供自己的预习记录,便于教学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学生也能更深刻理解书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填写的内容来分析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不用过多解释也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从而达到让高中生对生物课堂更加重视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作独立的学科,除有大量的生物学理论贯穿各个章节教学外,其课程内容知识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横纵向对比性。而关于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优化其教学方法,达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则是重点。鉴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高中生物教师可选择“对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自行比对各章节知识内容,通过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列表表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以达到加强学生对各章节知识记忆的目的。

“对比”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部分具体理论知识,形成整体认识,但在其实施中,也易因其理论过重,实践不足,理解一旦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混淆知识体系。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理论教学,也存在着实验教学。

例如,在学习“酶”这一知识内容时,酶的“失活”、“灭活”等条件就是需要高中生对比记忆的。此时,教师可先对學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有哪些因素可以导致酶活性的变化。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为同学们演示同一条件不同变量、同一变量不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使学生能直观记忆各种化学反应现象,达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近几十年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学生的课程压力得以缓解,但现代高中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学生所学的知识面比较广泛,相应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的质量就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评价标准,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肯定,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适应教育发展,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

以高中生物教学“物质跨膜运输”为例,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能更生动的理解所学内容,可以将内容具象化,自制一些生物模型。比如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空心球,在上面扎满小孔,当做细胞,再用颜色各异的橡皮泥做成“蛋白质”、“小分子物质”等物质。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往小孔中加入水当做“小分子物质”,从而引出这些物质跨膜时不需要载体的结论,而“蛋白质”的体积过大,需要载体,可以将小球拆开,与“蛋白质”粘在一起,将其放到小球里面,再将被拆下来的一部分粘回去,表示“蛋白质”跨膜时需要载体。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想要实现,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教育者应该深入研究,给出具体的改革方向和策略。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三个关键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加深学生所学生物知识的印象,打造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的创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  魏青松.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J].学周刊,2019(25):77.

[2]  张玉晶. 浅谈有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策略[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