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络与配电自动化分析

2019-10-21 05:05解经天孙彪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4期
关键词:配电供电智能化

解经天 孙彪

【摘 要】对于智能化电网的构建是目前全球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亦属于热门话题。智能电网属于电网系统发展变革的新趋势,其主要包含智能化配电网络以及自动化配电设备。为了进一步加强配电网络的技术变革发展,需要强化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网络; 配电自动化;

1 智能配电网络概述

智能配电网络是将传统与最新配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有机融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电力资源效应、系统运行能力。同时,还支持接入大容量分布式电源,支持用户自主选择服务系统。未来技术发展面向的是智能化,智能化配电网络是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化多种高新的配电技术,使配电技术更加先进,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

1.1 智能化配电网络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智能化配电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体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其可有效的应急自然灾害,防控外力对于供电网络的破坏性,极大程度上提升配电网络的耐久性。

1.2 智能化配电网络具有自愈能力

智能化配电网络可对线路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线路故障智能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做到及时槛车,在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的同时,可以根据对线路故障采取系统化的设置,达到及时对故障进行纠正性操作,保证将用户正常用电影响降到最低的目的。自愈功能是智能化的供电网络的必备功能,它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的方式解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对用户用电的影响,保证供电联系性和稳定性。

1.3 智能化配电网络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很多的新型发电能源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节点以及供电网络容量的限制性和被动性而言,供电网络而言智能化配电网络系统的建设在节省整体电配网络投资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

1.4 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智能电表是智能化配电网络系统重要的工具。其能实现实时动态电价计价,同时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用电时间,自由选择分布式电源种类。

2 智能化配电网络能够实现科技化管理

2.1 智能化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技术

配电管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实时化监控。其可有效的提升配电网络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质量。配电fa、sa、scada三项科学技术共同构成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有效实现了整个配电网络的自动化运行。

2.2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差异分析

与传统意义上的配电系统相比较,智能化配电系统的应用存在着多方面的应用优势。智能化配电系统环境下,其各方面性能均得到明显的优化提升。在智能化配电网中,其二次转换技术主要包含DA技术以及SD技术。其中SD技术的应用,可有机融合多项电力科技,有效的降低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配电系统整体性能,使其配电网络运行性能上更加完善。强化了配电网络以及用户之间的沟通,有效规避了传统供电模式下的局限性。通过改变AMI系统应用,从而可以使得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时段,有效避免用电高峰期和阶梯电价,提升用电效率。

3 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化系统主要是以智能化网络发展为目标,将其功能发挥到配电、供电全过程。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指可以对连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进行优化控制,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是配电网络全新的升级优化,通过实现电网管理、控制,最大程度的提升电网运行性能,高级配电网络是在传统电自动化的基础上更新、升级。支持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其功能有进一步提升完善。对于目前智能化配电与配电自动化分析研究,职能配电网络成为当前配电技术新概念,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网络的划分,可有效提升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供电针对性、供电服务质量。使得用电能被各个区域所应用。

对于目前智能化配电和配电自动化分析研究,其应用大大提升了整体形式的供电质量,但仍需要借助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化的整合及区域划分,进一步提升智能配电分布的合理性。

4 供电系统线损计算

首先是对微电网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建模,再对供电数据实时分析。其次根据该区域负荷预测数据,对该区域供电微网进行潮流优化计算,决策无功补偿系统的无功配置;最后站域EMS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微网控制系统优化线损运行。

5 供电系统无功电压计算分析

无功电压控制同微电网线损计算类似,首先是对微网进行数字建模,采集该区域负荷预测数据,通过高级应用计算,确定合理的无功补偿容量和配电电压调整方式,进行供电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提高供电系统运行效率。

6 系统实施主要原则

为保证供电系统能有效运行,将该系统接入基于云服务的能源信息互联网平台,从而为区域供电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6.1 实用性原则

系统建设后要保证长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对系统功能设计进行必要的更新,提高系统适用性,符合客观实际。

6.2 适应性原则

首先,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应用性。例如在服务不同的公司或者企业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或者企业需要的不同服务方向,计划不同系统建设方案,做到服务针对性和全面性。为不同企业提供界面内容和形式可定制式;系统服务栏目可以定制;信息内容可以编辑;系统数据结构可进行修改;系统界面可由管理人员编辑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结合操作人员操作能力和职业特点,软件界面要追求美观大方;操作方式要追求方便快捷;系统要追求通俗易懂;并且要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最后,软件界面要结合企业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具有明显的企业风格,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类别使用者的习惯。

6.3 先进性原则

系统建设应基于社会上应用较多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设备,以便系统结构扩展,更新升级,要具备可继承性和适用性。同时也要符合用户信息化建设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求。

6.4 可靠性原则

系统运行和数据处理要有一定可靠性,尤其是在硬件的选择上,要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在遇到突发情况可保证系统数据能自动保存,同时启动预备方案,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7 结语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电力资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电网对供电设施建设相当重视,在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电力系统供电能力逐步提升,制约电力系统的棘手问题逐渐解决。未来电力配电技术发展离不开智能化配电网络,这对建设现代化配电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电网络智能化发展逐渐显示独特的优势地位,是未来中国的供电网络系统走向智能化科技发展道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冯伟夏,孟安波,何双伯.基于自组织网络的智能电网配电方案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09):158-162.

[2]赵云超.配电网络智能终端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9,55(09):158-162.

[3]韩鹏.城市智能配电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42(20):58-62.

[4]羅春辉.智能配电系统网络重构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42(09):160-161.

[5]万文涛,熊松松.无源光网络技术在智能配电通信接入网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8,2(01):78-80.

(作者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配电供电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新增后备柴油发电机组及严重事故机柜专用UPS电源后对电厂部分应急电源失电影响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10kV配电线路故障查找和处理措施
浅谈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问题及维护
10kV配电线路巡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