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2019-10-21 12:16张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小学教育新课标

张飞

摘  要: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高,在人的一生中,阅读是学习最主要的途径,因此,阅读能力不仅关乎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还取决着人格的塑造。正所谓“阅读是最廉价最高尚的爱好”,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诸多知识,还能体会文字中的魅力,能让我们怀揣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伴随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正在不断推行,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学思想也千差万别,给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非常大大的冲击。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应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在漫长的教学进程中,老师往往比较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氛围、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环节的探索,一直还保持着最传统的方式。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和家长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够深入了解

就实际来说,现阶段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家长以及小学语文老师自身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更没有全面的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一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语文老师对于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不够充分。

(二)老师没有深入了解课本知识

伴随互联网的不断进步,教辅资料越来越多,语文老师可以方便的在网络上搜索与阅读教学相关的内容,然后稍作改变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影响了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阅读方案的时候依靠教辅资料,没有对阅读进行仔细探究。老师对阅读不够熟悉,阅读课堂教学就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

(三)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握不准确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一些老师不够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只按照自己的思想开展阅读教学,学生不能对课文形成自己的想法,被迫接受老师的观点,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老师很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给学生讲解一下文章大概意思,就让学生小组学习或者自学,小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自律能力,经常会走神,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以上情况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严重影响小学阅读教学的进程。

二、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科目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学生在上任何一门课程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怀揣着问题在第二天讲课的时候进行聆听,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是如此,对于语文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在实际展开阅读教学课程之前,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世界预习环节当中,老师一定要所有“动作”,即老师不要让学生干巴巴的看书,而是应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们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找到答案。而每个学生個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对此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对于那些水平比较低,不能自行解答问题的同学,老师要让他们把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记载下来,并且让他在上课过程当中提出来。比如,在学习小学经典篇目《琥珀》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琥珀》一文中,作者的表达手法是什么?”、“概括一下琥珀的特点”、“课文当中第一自然段里面有“约莫”一词,约莫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用这个词?”等等问题,问题不应该过多,也不应该过难,一定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出题。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也不能闲着,在学生预习的这段时间,老师一定他要进行准备相关课件,使教学实践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教学环节承接课堂教学

大家应该都看过梯田,一阶一阶的从下往上分布,形状很好看,课堂活动的进展也是一样的,需要循序渐进,这其实是一个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上发展的过程。一般名师的课堂都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从刚开始上课时的什么都不了解到慢慢的了解一点,然后了解到比较深的层面,一步一步探索、挖掘文章本身以及背后的含义,这样的一个从无知到求知探索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会使学生在下课的时候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就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时候,这篇课文是非常感人的,并且如果阅读水平比较高的人,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非常有画面感的,然而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却无法很好的体会到其中的浓郁感情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并且还应该利用背景音乐来营造一种悲伤、不舍的氛围。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第一阶段,老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第二阶段,进行文本的阅读;第三阶段,引导学生们诉说情感,最后一个阶段进行感情升华。

(三)合理的设置一些阅读障碍

语文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所设置的障碍其实并非实质的障碍,而是通过一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置一些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就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农夫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帮助庄稼生长,但是为什么最后庄稼还是死掉了呢?”、“假如你是农夫,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是什么做法呢?”通过这样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显著增强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结

总之,阅读能力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学校生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增加其课外知识积累量,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指导下,我国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运.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二)对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再认识[J].河北教育(教学),2017,12(4):89.

[2]  王丽丽.对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6,7(7):78.

[3]  郑秀珍,张倩.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65-65.

[4]  李淑玲,霍波,谷亚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7,(7):20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小学教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