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

2019-10-21 12:16张秀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想像力佳句观察力

张秀兰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它与低年级的“写话”大不相同,它是一种非定型的书面表达,它要求学生写心中的话、心中的事、心中的人与物,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及相关想像如实的表达出来。这显然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是一大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心里驱除“写作难”这一困感,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写作。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也就是说作文并不是语文作业,而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心灵的倾注,一种笔头的说话。让学生明白了写作的意图,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感知到写作并不难,而乐意去大胆地写作。

二、由趣激写,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如果学生只是为了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写出好作文,也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习作才能写好。因而在每次写作时,我总要想如何把作文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写作的动力。例如:当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时,一开始我便问“同学们,在你的身边谁是你最喜欢的人?”学生会马上回答出是“媽妈、爸爸、叔叔、老.....“..那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你最喜欢他(她)?”学生会立刻举出一些事例来,“好,大家说的挺好的,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所说的用笔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习作,题目自拟。”再如:当写第一篇习作“我的业余生活”,我这样开始“同学们,在家你最爱做什么?”学生会你争我抢的回答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为什么爱做这样的事?”学生会稍加思考的回答出做这件事的过程及其中的乐趣。就是这样我一次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动态教学,培养观察力,拓展想像力。

习作好不好要看观察的细腻不细腻,想像力丰富不丰富。只有观察力强,想像力丰富,才能写出好习作。观察,一是要用眼睛看,二是要用耳朵听,三是要用脑子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挖掘孩子们的观察力,培养想像力。如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文字变为直观的可以感知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画像,即采取动态教学使课堂“活”起来。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我特意制作了动画,让学生从小男孩的神情、语音、动作中观察出、感悟出小男孩忘记带胶卷时的沮丧,以及取胶卷的急切,从中展开想像:小男孩大约什么时候返回(深夜、半夜、第二天的黎明____),返回时的神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_____),故事发展的结局,顺利的为文章写出后续。即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日记练笔,培养写作的习惯。

“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服从思想。”果戈理这句简朴、直白的话倒出了只有把习作当作一种习惯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我起初让学生每天告诉我一件开心的事,不久学生与我熟悉了,他们不再只告诉我一些开心的事还会告诉我一些伤心的事,这时时机已成熟,于是我便对学生说:“同学们,从今天起老师不再倾听了,我希望你们能把每天你想告诉我的写下来,写成日记。”从此学生爱上了写日记,爱上了写作,写作成了一种爱好。

五、积累好词佳句,充实习作内容。

有了写作的爱好,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写出好文章还应多读多记多积累好词佳句。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文离开了积累,便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为此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了一个好词佳句的本子,让他们课内外多读多记,积累好词佳句,充实习作内容。

六、以“真”为文,以“情”动人,注人“活”笔。

习作要感人必须取材于生活,才会写出憾人之作。也就是说必须是自己目睹、经历的,写作时才会动之以情,才会感人泪下。相反若只是凭空捏造就如照“葫芦”画“瓢”,丝毫没有“活”意。因而文章必须取之以真,注之以情,才会有画龙点睛之“活”韵。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习作中我时时刻刻告诫学生要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自己的生活,切勿捏造,习作才会有东西可写。

以上是就习作写什么而言的,我认为一篇好的习作除了充实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应怎么写,即写作的顺序、内容的布局。只有写作的顺序有条理,内容的布局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表达感情。那么如何调整写作的顺序布局内容,我根据不同的题材略概如下。

一、写景——总分总式或分总式。对于写景的文章可以先提笔点题做以总述,再分述,最后前后呼应总结全文。也可以先分述,再总结全文。在分述中可采用定点观察也可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将无情无欲的客观景物与个人的情感或隐或现的结合乃至融合起来,给人以充分的感受和心灵上美的享受,如临其境。真正做到“景不醉人,人自醉”。

二、写事——时间或事情发展的顺序.事件较长,空间跨度过大,为了清晰表达文章的内容,诸如此类习作我多让学生采取按时间顺序来布局内容。相比较而言事件较短的,或仅是一个场景的叙事,这最好采用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叙事。这样会使习作条理清晰,内容一目了然。

三、写物——过渡连接。所谓“物”,一指物体,二指动植物。但不管是事物还是动植物,它们都有诸多的方面要描述,比如一只猫,既要写猫的外貌,又要写它的性格及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方面都独立成段,要连接必须嫁接过渡句或过渡段,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连贯完整。

四、写人——总+分(列举式)+总。写人需要通过举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品行,在列举式中以过渡句段连接事件,文头与事例及文末形成总分总式。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逼真,人形毕现。

总之,习作有了内容,加上灵活的布局,便会称之为文,否则就如“一盘散棋”,无“中心骨”,难以成文!

猜你喜欢
想像力佳句观察力
补成语组佳句
数数看
劳动最光荣
观察力大考验
拜谒杜甫草堂
美国小镇找找看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观察零距离
高中语文读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