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分析

2019-10-21 12:16杨婷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杨婷婷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更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小学效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做了详细分析,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案例做了观察和分析,其次提出了几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课堂问答

引言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开始重视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沟通与交流,更强调了语文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而教师理答行为作为实现师生沟通重要环节,更是平等交流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课堂理答不仅对教学、教师甚至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相关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案例分析

(一)案例对象及课堂理答情况

本文主要针对本市四年级三班实施的《呼风唤雨的世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作为研究案例,班级共有35名学生,笔者结合之前听课笔记,依据《课堂理答观察表》对课堂上语文教师的理答内容及行为做了详细分析,从而为后续分析教师理答行为做准备。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中,语文教师共向25名学生提问了50次问题。

根据笔者记录和整理的数据可知: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采取了58次理答,其中激励型理答行为有21次,发展性理答10次,目标性理答13次,诊断学理答14次。

(二)理答问题梳理及原因分析

分析本堂语文课程中教师理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首先,语文教师虽然在整个课堂中理答行为相对流畅,但仍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例如激励型理答以及目标性理答中对学生简单表扬次数较多,理答行为相对单一,这与当代教师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目标不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采取发展性理答。此外,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出满意答案上花费时间或多,即目标性理答时间过于浪费,因此被理答、引答占据过大的课堂存在“一言堂”倾向,所有回答和教学流程都是按照教师预设教案进行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来。其次,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理答存在片面性问题。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课堂中,教师使用了10次发展性理答方式,主要向学生采取了追问的方式,而试探、引导以及反问形式缺乏。这表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没有接受全面思维锻炼,教师没有认识到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导致理答存在片面性问题。最后,语文教师在应用积极理答和消极理答时,采取方式相对单一。例如在消极理答中仅采用了口头表扬的方式,对于激励表扬、提升式肯定、引答、归纳等没有体现;而消极理答只是简单的否定和纠正。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理答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理答预设

理答的预算需要教师针对语文教材做好备案,并设置出合理的问题。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做到“备学生”,即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掌握学生语文素质、思维方式以及发展规律等。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对于理答的预设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预测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就完成了语文课堂理答预设。但更关键的是,语文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做好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教师在课堂理答情景中能充分发挥理答教育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理答预设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做好下一阶段学习非常重要。

(二)注重语言艺术,采取良好的理答用词

在小学语文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做好“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将语文知识潜移默化传达给学生。在语文课堂理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采取有效的理答措施,使语言可以传达出情感。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是用“对”、“好”等单一词语进行回答,而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予学生反馈,并深入进行解释和评价。在《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展示了科技带给人类生活巨大变化,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激情阅读此篇文章,将对科技发展的崇拜及激动心情传达给学生,并结合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以此增强学生认识科学的意识,激发自身创新能力。教师在阅读结束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能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吗?”、“在了解科学技术后自己对未来有了怎样的憧憬和向往呢?”等,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回答中,教师要注意评价语气,从多方面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三)留足思考空间,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语文教师在理答过程中,也要给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留足时间,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通常会快速提问,快速回答问题,虽然问题相对明确,但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回答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學时,作为一篇安徒生童话,主要描写了五粒豆子的经历,以此赞叹生活。五粒豆子各自有着自己的人生,这在常识上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事情,但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启发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感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五粒豆子的人生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你们身边有五粒豆子一样的人吗?”,教师启发了同学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而提出自己对五粒豆子的见解。

(四)注重课后的反思

除了在课堂上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内涵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会思考和反思。教师通过对每堂课的理答行为及效果进行反思,从而认识到理答行为优秀和不足之处,并在之后的语文课堂理答中改正不足,不断优化理答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理答行为反思、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行为。

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的理答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答方式及语言,还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爱琴.智慧理答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名师在线,2019(10):11-12.

[2]  潘南海.智慧理答,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精彩[J].基础教育论坛,2018(25):30-31.

[3]  平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的个案分析[J].教育观察,2018,7(02):105-10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