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9-10-21 14:41王金环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王金环

摘  要: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含有 20%左右的油分和 40%左右的蛋白质,在植物油的消费上居世界首位,更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世界上的主要的大豆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所以对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文章就主要针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展开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1分析影响大豆质量及产量的因素

1.1影响大豆质量的因素

(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大豆的质量会产生十分大的影响,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会受到温差、日照时数、降水量以及气温的影响,并且气温和降水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此外,还有研究得出,大豆籽粒的含油量会受到气温日较差、日照、降水、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后面两者与其呈现的是负相关的关系,而前面两者与其呈现的则是正相关的关系。

(2)播种期因素,播期不同会造成大豆的植株生长的条件出现不同的状况,继而会对大豆籽粒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的组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也就会对大豆籽粒的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必须要选择最为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3)施肥技术因素。如果施用氮肥、磷肥的话,能够明显地增加大豆的蛋白质;如果在施用农家肥的前提上再施用磷钾肥、氮磷肥等可以增加大豆的含油量。但如果给大豆单独施用农家肥,会降低大豆籽粒的含油量。由此可见,施肥技术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很大。

1.2 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1)种植密度不当。大豆种植不是越密越好,也不是越稀越好。在种植大豆的时候,应根据大豆的品种和地力水平的不同来进行不同密度地种植。否则会出现诸如大豆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通风透光不佳或是光照条件不佳的落花落荚问题。

(2)部分供应失调。其实大豆的落花落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豆吸取养分的多少有关。比如在大豆花荚时期,如果出现养分供应失调或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大豆落花情况的发生。

(3)水分供应不合理。水分供应不合理是导致大豆落

花落荚的又一大原因。虽说大豆是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但如果遇到水分过大的情况,大豆的花荚脱落情况也会随之增多。当然,如果大豆在花荚期出现水分不足的情况,也会导致花荚脱落。

2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2.1 做好播前准备

(1)精心选择优质的种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质的种子,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一些高产、高油、高蛋白的大豆种子,大豆种子要做到精选才能确保种子净度,可以显著地提高大豆的出芽率。

(2)耕作方式要不断加以优化。对于大豆的种植而言,如果耕作方式优化,就能为其提供一个十分好的生长环境,所以针对耕作方式的优化必须要格外的细心。对于大豆的耕作必须要注意,不宜采用重茬的方式,要结合当地种植结构展开科学合理的轮作。

(3)科学施肥。因为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施肥问题的及时与否,都会对大豆的蛋白质以及含油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针对大豆进行施肥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科学的施肥措施。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一般主要需要展开三次施肥:第一次施肥主要是施底肥,最好秋深施肥起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土壤增加肥力,继而能够增加养分。第二次对大豆进行施肥,则和大豆播种同时进行,这次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大豆提供其生长需要的肥料。在大豆的苗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等生长期间施加的肥料,称为追肥,目的是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大豆健康生长。

2.2 实施精量播种的技术

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较好的大豆播种的效果,第一,要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情况确定播种期,争取播在高产期,通常播种期为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第二,选择合理播种方法和播种机,如果免耕播种选大豆的播种机为气吸式精量免耕式播种机,2BM-12 和 2BM-16 两种型号,110cm 垄上三行播种模式,可用美国大平原精点机、意大利马斯奇奥精点机等,尽可能地缩小播量误差,特别要注意误差不能超过 4% 这一范围。要一次播种保全苗。

2.3 苗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当大豆在出苗之后,需要对大豆展开苗情调查、苗期中耕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消耗;切断土壤毛细管,起到保水的效果;同时,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对旺长的植株,适量切根能控制旺长;中耕是促苗早发,培育壮苗,防倒伏的重要措施。中耕一般需要 3-4 次,在开花前完成。可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调整。第一遍在齐苗后进行,第二遍在大豆苗高 10 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三遍在大豆初花期进行。

2.4 开花结荚期管理

看苗管理,保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蔽,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封垄前继续锄草,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这个时候大豆的叶面积会达到最大的值,耗水量也会不断的增大,蒸腾强度就会达到最高峰,需水也会达到高峰期。要及时灌水,防止出现花荚脱落的情况。

3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1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及其防治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浸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約 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 1:1:200 波尔多液或 30%绿得保悬浮液 400 倍液,视病情防治 1 次或 2 次。

3.2 大豆蚜虫及其防治

大豆植株上会出现比较多的蚜虫,当其对植株产生侵蚀后,就会造成大豆的植株叶片逐渐变黄,最终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导致大豆的植株变得更加的矮小,最终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进行大豆种衣剂包衣,其次掌握好防治时期在蚜虫出现的早期就开始防治工作,且在防治时最好选用杀螟松粉剂,这样能够起到更佳的蚜虫防治效果。

3.3 大豆食心虫及其防治

这种害虫很容易破坏大豆的豆粒,使其出现残破状。要想有效地避免食心虫的破坏,喷药防治成虫,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40%乐斯本乳油 1200 倍液,或 40%乐果乳油1000 倍液与 80%敌敌畏乳油 2000 倍液混用。药剂熏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 80%敌敌畏乳油 125g/667,混拌细砂 20kg或浸玉米穗轴 15kg,均匀撒在地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对种植技术的把握以及病虫害问题的防治,这样才能最终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最终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造福全民。

参考文献

[1]  史艳明.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14):228-229.

[2]  孙凯悦.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8(20):104-106.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