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2019-10-21 18:26杨河芬
理财·财经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

杨河芬

摘 要:就业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就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是国家就业政策的晴雨表。本文了解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支撑国家就业的政策,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就业社会化,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

一、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在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工人,为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失业者的生活状态,西方国家开始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就业服务与指导,规划失业者的职业生涯与发展前景。就业服务可以改善劳动力市场以及对劳动者职业生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就业制度与政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业服务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公共就业指导服务以及私营的就业服务,两者的职能一样,都是通过市场需求、职业、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来进行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党和政府帮助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民生服务窗口。对促进就业、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基本建成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已经大面积覆盖到城市与乡镇了,服务中心都有专职或者兼职的就业服务人员。从直辖市到省会城市到地级市区到县级、乡村等都形成了公共就业服务的网络,并且还有职业咨询师、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的服务团队。

公共就业服务是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就业的最佳途径,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就业指导服务还存在一定问题,发展水平也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

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是政府为服务公共就业而建设的一系列机构和平台,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最大的载体。当前,我国对于公共就业平台的建设缺乏相应的指导文件,缺乏相应的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各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水平高低不一,单位性质五花八门,单位名称也不统一,上下不统一,在功能发挥上,在政策贯彻落实上,在业务对接上,都没有整体标准。

(二)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向,而信息化建设则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前,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建设网站可以提高服务透明度和提高服务效率,地区之间没有联网,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不少网站成了访问量极低的“僵尸网站”。当前,虽然国家不断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加快网站整合步伐,但目前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仍存在壁垒,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仍需做出努力。

(三)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现有在编人员老化严重,缺少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很难满足新时期线上就业服务工作需要,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就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另外,我国就业服务岗位设置简单、就业指导不够专业,面对失业者文化水平过低、对市场需求的技能要求认识不足,自身能力缺乏认识。在这种局面下,原来的粗放式就业指导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求职者的需求,无法帮其实现就业。因此,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已成为下一步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三、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方法

(一)掌握国家就业政策,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做好新常态下的就业工作,核心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寄托着群众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高质量的就业是工作与就业者达到了很良好匹配,就业者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并且可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良好的收入。这种良好的公共就业体系的建立,需要公共就业服务的努力,使得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有效沟通,最终实现多赢。

一是要尽快完善全市乃至全省联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共享,提高服务能力,减少求职成本,并注重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要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性质、职责、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以优质服务促进就业;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工作并规范其市场行为。

三是职业化的技能培训中心要多方面开展,可以进行针对性委培。根据市场的变化与供需矛盾培养就业人员,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进行模式创新,对于企业急需的人才,要进行大规模专业的职业培训。

四是要全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导师指导、项目推广、延伸服务以及信息发布“九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创客实训营”等形式,为学员们搭建一个交流、合作、投融和共享平台,帮助创客提升创业成功率。邀请本市和外埠知名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围绕创业环境、群体服务需求等主题组织高峰论坛,面对面与创业者展开主题分享,为创业者们号脉把诊、传授创业经验。

五是要做好各年龄层的劳动者就业。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把城市就业困难群众当做就业工作的重点。另外还要争取打破户籍壁垒,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简化工作流程,让高校毕业生感受到就业工作服务部门的温暖。

(二)創新工作思路,促进就业社会化

一是探索利用“互联网+”和云服务技术,推动传统就业模式向智能就业服务模式转型,逐步开展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以及人事代理等线上服务,最终实现就业服务全部网上办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的就业创业需求,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精准服务。

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就失业监测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和失业监测信息源扩展工作,努力实现信息内部共享和外部数据交换。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和应用标准,拓展数据采集范围,积极与公安、税务、民政、教育、高校和科研等单位,以及兄弟省市就业服务机构共享数据资源,打破部门、地域限制,构建多领域集成融合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及时准确地通过全国网络配置人力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关联分析。

三是推动线下实体网点服务与线上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同一业务事项多渠道受理。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统一核心业务流程和规范。以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为服务提升新标准,编制通俗易懂的办事指南,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四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吸纳和邀请社会民营就业服务机构加盟,构建公共与民营就业服务联盟。以就业服务联盟为平台,推行“行政+市场”运行机制,激活全社会就业服务潜能。就业服务联盟可以协助政府部门推动本地区就业创业工作。

四、结语

当前,我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现比较充分的公共就业服务,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认真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对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爱,盖骁敏.就业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J].经济问题,2019(12).

[2]王艳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的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
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别把“就业指导课”当摆设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
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