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可以溺爱学生

2019-10-21 21:46黎金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爱心老师教学

黎金玲

摘  要:班主任在从事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而且要求爱心要有深度、广度和跨度,归结为“三度”。在做到“三度”的同时,还应注意“三不”,即不偏爱,不宠溺,不偏心。只有在做到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老师;溺爱;爱心;教学

引言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时刻包含着一颗充满爱意的心,但同时也要求这种爱心需不但持久且包容,还应是深刻、仔细的。换而言之,它需要具备“跨度、广度、深度”,三者缺一不可。班主任在用一颗关爱的心去拥抱学生的时候,也应注意“不偏爱、不溺爱、不偏袒”三原则。

一、班主任的爱心“三度”

1、跨度

这份爱才能够源源不断,真诚且持久。学生如璞玉般天然纯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用心雕琢,总有一天学生会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永不消逝。有的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不改初衷,依靠的是对学生深切、长久的爱与信念,这与少数个别人一曝十寒,心血来潮的爱有天壤之别,这两种不同的爱换来的最终结局也必然会大有不同。

2、广度

教师的爱应像大海一样宽广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畅游其间,不会遗留下任何一个个体。爱,应当秉持公平,公正,宽泛,这一点在教育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品德、人格和心理等因素的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用他们明亮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去观察教师的言行,感受教师给予他们的关爱。温暖的爱将有助于他们茁壮成长,而得不到爱的滋润的地方,则会渐渐枯萎。

3、深度

爱除了要能够做到长久,包容以外,还需要保持深切、细致。也许,是一句话挽救了一个即将消逝的灵魂;也许,是一个温暖的手势将人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学会灵活运用多种语言、表情、动作来表达爱意,将直接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口头表达“你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即使我们能够理解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感觉会是千篇一律。因而,如此表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期待着更独特、更新鲜的爱的传达方式,唯有如此,心理上才会满足。这当然要求我们的言语、表情、动作能时时处处折射出真挚的爱的光芒来吸引学生向教师靠近,成功地在他们心灵深处塑造一尊有关于爱与美的神像,这将是他们前行路上永远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

二、班主任爱心中的“三不”

1、不偏爱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们的教育对象总是希望老师可以多关爱、看重和信任自己,但是教师的爱必须要公平公正,不能溺爱也不能偏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最真挚的爱。崇高的师爱具有伟大的力量,它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每一位學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师不能因个人情感原因对个别学生产生溺爱或者厌恶的情感,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学生不平衡的心理。如果教师溺爱部分优等生,会让他们养成经不起挫折与困难的脆弱心理,以及加强他们的自负心理。同时也给后进生带来了自卑、胆小、逆反等各种负能量的心理,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冷淡、放任不管或者是粗暴对待,受到的伤害也就越来越深,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更加恶劣了。反之,教师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那对这个班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十分有益。

2、不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是过分的宠溺、疼爱,纵容孩子。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求必应,过分顺从,这就是失去理智的爱会让学生无法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在溺爱的呵护下,学生无法建立基本的独立的性格,也会让学生的个性缺点无法得到改正。因此教师不能溺爱孩子,批评与爱应该共存,既要有必要的关心、爱护,也要有适当的严格标准,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宽严相济的教育。

因此,教师对学生不能溺爱。教师要适当的关心学生、安抚学生,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合理合法的教育。教师要平衡对学生的爱和严格即“刚柔并济”。“刚”代表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柔”代表教师对待学生的慈爱心理。

3、不偏袒

教师要对学生同等看待,不分厚薄。教师对待情况不同的学生,如:班委和普通学生,优等生、差等生和后进生,女生和男生,与教师亲近的学生和与教师关系生疏的学生,在处理事情时不能代入私人感情,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对班委各方面如学习、工作和纪律等方面,教师评价时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的情况去考虑。教师要对班委要求要与普通学生一致。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就要批评,不能因为他们有班委的身份就偏袒维护他们。

结束语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情感,维护学生自尊。教师要关心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真心祝贺他们。教师的爱,能够让差生有学习的心;能够让放弃自己的学生重获自信,奋发学习。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有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琴娣. 培智学校学生父母自我效能、教养方式、接纳态度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张艳丽.老师不可以溺爱学生[J].少年儿童研究,2011(22):60.

猜你喜欢
爱心老师教学
爱心树(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爱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老师,节日快乐!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