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三种方式优越性对比分析

2019-10-21 21:46廉恩勇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年长居家养老

廉恩勇

老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未富就有大量老年人口出现。人一旦步入老年,面临着的首要问题就是收入锐减。在我国,老年问题有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的规模宏大,据统计有2.4亿人口。二是占的比例高,占总人口的17%。三是增速迅猛,每年要增加一千多万老年人。另外,高龄老人数量,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0多万。这就是我们国家老年的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的应对措施非常及时。为应对白发浪潮的来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现在可以说国家在老年这个问题上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的体制和体系。

很多传统观念认为,多生儿女可以实现顺利养老。“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并没有错,因为它在过去的时代里确实是一种现状。父母可以生很多的孩子,因为没有计划生育,可是轮到像我这样的80后以后,刚好赶上了计划生育,国家不允许你生很多的孩子,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结婚以后,他的上面就会有四个老人,他的下面会有一个孩子。

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企业养老。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人支持老年人在家里养老,社区养老是中策,机构养老是下策。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现在城市化居住,十多个小区或者几个小区会有一个社区的范围管辖,每一个社区里都会有自己配套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在固定的环境里,老年人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能很好满足心理养老等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社区和居家的互补性还体现在熟悉的人上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他能放心,而且能得到最大的关心和帮助。

要有高质量的养老,就必须全方位的解决老人的问题。老人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八个字:衣、食、住、行,医、养、为、乐。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医、养、为、乐,是高层次的需求,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了社区帮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在社区养老中,供需平台很容易搭建。稍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服务他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这一举措在社区推广以后,效果是非常好的。在宣传的时候,出来的服务的人也是帮着帮着就成好朋友了,被帮助的人,他也接受到了一些善良的信息,你看钱便宜了那么多,同样的年龄,人家还在劳动,我是不是也可以出去一下,帮助比我年纪更大的人?这种善的力量,可以在社区里互相召唤。

社区养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社会现象,养老企业必须先有一个企业文化的服务理念,就是养老——家才是最好的。家传承着一个家庭的情感、回忆,还有家风家训,所以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去养老,他是一种舒适,更是一种安心,让自己很放心。因为虽然孩子忙,不跟自己生活在一起,但是看到孩子用过的碗,看见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哪怕墙上的一张照片,都能让他有满满的回忆,不至于说被社会冷落了,不至于说我的孩子不理我了,不管我了,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社区养老推广过程中,这些年的经验证明,一直都在提倡养老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或者某一个机构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社会希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养老,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不工作是不具体的,个体性很强的一个概念。要人来服侍这种想法必须克强,这也是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慢慢去做养老文化普及的一件事情。因为只有在人的思想观念当中认知到养老这件事情不能都是别人的事,首先它是我们自己的事。其次,才能说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资源,能够辅助我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要做的是自力更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用身边能够帮助我们的资源,来做缓冲和解决。

在社区的养老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当我们搭建一个创意平台,或者一个兴趣平台的时候,我发现并不是年轻人想让长辈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而是他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为他做什么?这个环节当中,我们把自己的身份,或者说自己的角色退到了幕后,把年长者放在了前面,放在了前台。这样就好了。

养老的问题,根据社会的经验主要有一个问题: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一定有孝心,让我们的子女、我们的青年,每一个人都有大孝之心。这个大孝,对国家是大孝,对父母也是孝,没有孝心的人不可交。现在,全社会提倡的大孝文化,不是说个人只对父母尽孝,更应该的是倡导全社会人孝顺或者关照旁边路过的那个年长的人,其实就是在孝顺自己的父母了,因为大家在岗位工作的时候,父母在那独立行走,旁边的人可能就替你去行孝,所以我们为人人的父母,人人为我们的父母。这种积极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养老机构,由于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全國布的那么多,社会还是要呼吁大家先敬老,应该把公益文化当成一种时尚,在全国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这样才能对年长的人形成一种无形的保护绳,也就是父母长辈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全国各地玩,周围只要有年轻人的地方,一定有帮助年长的人,这种风气养成之后,会对养老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目前来看,公认的最佳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倡导年长的人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住在他们的社区里。同时,跟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都要有一个密切的联系,有一个无形的保护绳,这种在3公里或者10公里范围之内能形成保护绳的养老方式,对年长的人身心是最健康的。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它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在社区、居家、机构,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分割的,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连带关系。居家,不离开家的环境下,我们能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能够享受到有高度品牌信任机构的服务,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人感觉更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养老文化。社区,在其中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它连带着居家的一种服务,也连带着机构的一种延伸。

养老从中国国情来讲,不能由一种形式,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最适合的养老方式,但总体而言,应该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也非常重要,现在积极性很高,很多养老企业他们采取各种形式,比如说搞旅游式的相结合、旅居相结合、医养结合等等,这些都很好。从提法来讲,不讲一条,而是讲多层次、多形式,但是主体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社会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其实就是最终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能够快乐的、健康的安享万年。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

猜你喜欢
年长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倒下的长颈鹿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排名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