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生态形势下中小河流的治理

2019-10-21 00:15王飞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

王飞

【摘  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河道整治,对于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而言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在以往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防洪排涝,但是这种传统河道整治已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新要求。新时期的河道整治除了要实现防洪排涝,还应注重对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环境地追求。因此,河道的综合整治,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河道的管理力度,注意加强对新型生态技术的应用以强化生态治理质量,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下实现生态、人文景观的协调建设。基于此,文章对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到了较高的阶段和水平,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更加关注人与生态间的和谐共生。长期以来,传统模式下的中小河流管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基础管理薄弱,河道退化问题日益显现;中小河流的分级管理制度,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周边居民水患意识淡薄,破坏或河流生态环境等问题愈发凸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本区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做好新生态形势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1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原则

1.1功能性原则

总得来说,河道综合整治实现防洪排涝是其主要目的,与此同时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河到整治还应注重生态保护与美化自然环境的功能实现,使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人文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具备良好的防洪排涝以及为社会营造舒适人居环境是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的功能性原则。

1.2生态治理原则

河道的综合治理,要求尊重水生态平衡发展的自然原则,对于河道的截污系统进行合理的设置,使治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持较高的完整性。多样性的河流形态,是河道及相关环境中生物群落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河流生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河道的综合治理,应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实现与防洪排涝功能的有机结合,构建出舒适和谐、优美健康的滨水绿化空间。河道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河岸硬化、河堤加固,其关键还在于使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改善,尽可能较少樱花工程、治污工程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1.3自然和谐原则

应基于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发展进行河道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河道的治理,尤其是对于小流量河道,或者季节性河道,可通过设置橡胶坝等进行蓄水,平时可用于城市景观建设,关键时又可以泄洪排涝,提高了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流经人口密集区域的河道治理,在河岸绿化、岸路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设置,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实现休闲、娱乐,与水和谐的人居环境营造,提高城镇生活环境质量。

2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河道治理的传统理念中,这项工作通常被当作一个单纯的防洪工程,因而使得治理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仅仅注重对防洪效果的片面追求,而对于河道整治的岸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文景观营造等功能要求被忽略掉。而在实际上,河流河道的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不但要求整治工程施工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洪功能,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对于河流河道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方面的治理、需求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在设计方案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现阶段,中小河流河道的整治,大多是采用河道清淤、建造防洪堤以及岸坡防护等整治方案,较为偏向于传统的治理模式,对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的关注程度不高。而且新建的防洪堤形式多以浆砌石重力堤、土石堆堤为主,治理手段较为单一,加上对于新技术与新型材料的应用较少,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然不能满足河道生态治理的要求。

3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措施

3.1合理选择岸线布置,明确岸线防洪标准

以水利工程建设的视角审视河道治理,强调的是满足行洪安全的治理目标,人为因素的参与使河道渠系化较为严重,忽视了人水和谐的生态需要。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小河流的河道治理也应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标的,最大可能避免河道截弯取直,逐步构建生态水利岸线。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有利于降低洪水流速,减少洪水的破坏力,在保证安全泄洪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保持天然河道形态,不轻易修改河道岸线的走势。特殊情况需要截弯取直时,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避免由于河道的错位和改变造成防洪、泄洪作用的失效。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岸线以何种形态存在,都要能够根据河流不同河段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发挥河道的基础作用。例如,在中小河流的治理中,既要能够根据河流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河道治理方式的选择,如围绕河道两岸的林地、草地、桥梁、建筑等因素进行选择,以生态水利的视角代替原有的水利工程视角,在治理河流的同时,维持和保护河道生态功能。又如,根据山区、丘陵、平原地区的不同,综合不同地形河流的治理目的,因地制宜,设置适宜的防洪标准。

3.2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巩固河道护岸生态

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缺乏环保意识的生活方式,导致大量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随意排入中小河流,垃圾的存在不仅污染了水体质量,也与沉积在河底的淤泥一道造成了河道堵塞。而河道清淤疏浚,是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疏浚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做到精确疏浚,尽量减少疏浚过程中的泥沙扰动、扩散,进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做好河道周边的监管工作,提高清挖的精确度,进行定期、定点清除,尽最大可能不破坏河道的自然状态;将清挖上来的垃圾和淤泥进行环保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在现阶段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对河道护岸部分的建设主要以混凝土建设的土木工程为主,较多地考虑排洪、行洪、泄洪的安全,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3.3维护河道水域环境,提高民众护水意识

中小河流由于分布较广,形态复杂,有关其治理措施和方式的选择既要能够满足排洪、泄洪的需求,又要能够顺应河道水域环境的自然规律,选择能够从根本上利于中小河流水域发展的治理方式,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重视河道含蓄水源的能力,强化水生物的栖息繁衍环境。引入水环境生态修复设计,利用河岸滩地的滞洪和含蓄水源的作用,凸显水生植物、动物在平衡河流生态中的作用。加大河流、水源保护力度,提高民众的爱水、护水意识。例如,通过普及和宣传引导民众了解和掌握洪涝灾害的应对和自救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态形势下中小河流的治理,顺应了当前发展生态经济的主旋律。水利行政人员既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有大局意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要将目光放长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和治理理念,将生态治理理念融入中小河流排洪、泄洪的基本建设中,做好河道疏浚、河岸巩固、维护水域环境的基本建設,促进中小河流生态全面系统地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朋茂.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3).

[2] 罗满华.淤塞河道疏浚施工技术与方案分析 — —基于分宜县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4).

[3] 左永杰,刘怀勤,王欣.中小河流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水利工程公司)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
云南东川区烧房沟“7?31”弃渣型泥石流成灾机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配网防雷现状分析与治理措施探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关于雾霾危害与治理的思考
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