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的临床意义

2019-10-21 04:38史家乐蒋彪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

史家乐 蒋彪

【摘  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患有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50例为以往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列为对照组;50例患者则采用B超诊断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采取B超诊断的观察组患者与历史诊断过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比较。对照组患者为54%,观察组患者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采取B超诊断,可提高诊断检出率,及时介入治疗方案,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B超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32-02

胆囊结石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高发疾病,其主要发病人群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等症状,如无任何明显症状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虽无任何明显发病表现,但也不能忽视对患者病情的监测,避免病情延误而发展为其他不良疾病。临床上为掌握患者的病情,予以B超进行诊断,它可对患者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强度进行扫描,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影像依据,也为急性发病患者的手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因此,本文针对B超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的临床意义,做出以下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患有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50例为以往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列为对照组;50例患者则采用B超诊断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均在32~65岁,平均年龄(60.21±4.79)岁,患病周期为2~6年,平均病程为(4.15±1.84)年;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均在29~70岁,平均年龄(65.09±5.11)岁,患病周期为1~3年,平均病程为(2.02±1.11)年。两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并对其他重大疾病或传染疾病进行分析和比较,均无任何异常。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姓名、临床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医院历史检查的患者,并在以往的检查过程中,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临床表现及检出率进行统计和记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B超进行诊断,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内空腹,并采取平卧位体式。检查所用的仪器为B超型号飞利浦EPIQ5,将探头频率调至为5MHz,对患者结石部位进行扫描,并对回声强度、大小、形态、位置等信心拍照和记录。通过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准确率比较和分析。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根据临床相关标准,对比和统计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从而总结B超诊断对临床的影响和诊断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B超诊断的观察组患者与历史诊断过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比较。对照组患者为54%,观察组患者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主要多发人群集中为女性,并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越高。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活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和黑色素结合,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被称之为无症状胆囊结石。临床调查研究表明,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能导致结石形成。胆囊结石一般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多见于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无任何明显症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需要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和诊断,以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进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2]。

然而,无症状胆囊结石无任何具体表现,为临床诊断造成了困扰,也影响了诊断检出率,造成漏诊或误诊现象发生,极易影响患者进一步治疗,如发生紧急胆囊结石则会威胁生命,应及时介入检查方法。B超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在B超下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而移动、其后由声影,即可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B超是超声检查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就按察,一般在临床应用方面。B超可以清晰的显示各脏器就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影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针对无症状胆囊结石采取B超检查,可直接进行直观的形态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和胆管的结构,甚至可以看见病灶处的具体大小。根据自动测量数据字符显示,可以提供胆囊结石的大小、形态和部位。因此,B超在胆囊结石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也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检查的方法。采取B超检查可以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对病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诊断依据[3]。

综上所述,本文所选的100例患者中,50例的对照组患者为历史诊断过的胆囊结石患者,根据临床随访的信息记录显示,诊断准确率为54%。而采取B超诊断的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0%。随着医学技术发展,针对胆囊结石的仪器诊断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疾病检出率,也对患者的病症大小、形态等具体信息进行详细比较和了解,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以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B超诊断的介入对结石病态进行监测,也避免了患者因病情加重而介入手术带来的痛苦,且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娟,朱国强.探讨B超对无症状性胆结石患者的检出及随访意义[J].中外医疗,2017,36(34):193-195.

[2]侯瑞英.B超对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140+142.

[3]华继珠.B超在无症状性胆结石的检出及随访观察中的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7):145-146.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输精管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意义探究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意义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