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视野下的基层社会生态系统建设

2019-10-21 05:03崔娟
名城绘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系统社区

崔娟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演进与社会流动分化的加速,基层社区由原本稳定、互知互信的熟人社区,转型为高度流动、陌生、分化的多元重构的新社区。在基层的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不高、“社区共同体意识”难以形成、居民缺乏社区主体性意识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基层社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解读。换言之,在外部已经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与理念倡导的情况下,社区发展的理念与策略能否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能否形成,其根源在于基层社会生态系统。

关键词: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系统

“社会治理创新”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传统的“管理”转向“治理”,意味着要改变由政府单一主体担任社会管理责任的模式,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格局。要实现上述格局,需要满足如下前提条件:在政府的政策措施方面,需要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进展;在基层社会主体与关系结构方面,基层社会发育相对成熟,有能力参与及承担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活动。这要求成员有一定的共同体意识与治理理念、基层社会行动主体有足够的自治能力、基层社会形成有序的信息与资源交流渠道等。这其实对于目前全国多地基层社会而言,是需要经历某种程度上的“社区再造”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升居民社区意识,形成社区参与理念,汇聚社区资源,提升治理能力。上述思路蕴含着社区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社区发展的策略。

1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重构的目标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需要以社区发展为基础;社区治理的困境需要以社区发展为应对策略。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我们要重构的社区社会生态系统,是能够实现社区发展的社区社会生态系统,是能够让社区自治落到实处的社区社会生态系统。社区社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文化背景与资源条件下,由社区居民与各类组织形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结构的复杂系统。社区发展理念下的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需要有如下发展目标:在社区行动主体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业委会等业主自治组织,形成多元主体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格局。社区行动主体有较强的社区自治能力。

在社区关系结构上,改变社区居民彼此疏远的局面,形成相对密集的居民关系网络。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沟通,发展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关系,提升社区居民的熟悉度与信任感,重建社区社会资本。在社区组织架构上,形成地域内各类相关组织的合作模式,建立社区资源流通与汇聚的渠道,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在社区价值理念与制度规范上,居民形成社区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在共识的基础上达成社区治理的制度规范。社区制度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对社区自治发挥实际作用。

在社区资源供应上,资源来源多元化,资源总量较充足,资源供应方式包括自主供应与外部供应。即在上级政府经由街道提供社区治理资金的同时,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也能相互成为资源的供应方,为社区治理尽自身的一份力量。具有上述社会生态系统的社区,是富有活力、彼此支持、共同发展的社区。

2基层社会生态系统重构的路径

2.1构筑社区邻里信任网络

当前许多社区治理矛盾的发生与治理无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邻里之间缺乏一种“熟人社会”下的基本信任。人口的异质性与流动性强的特征导致邻里间的社会交往基本处于低频率、低互动、低互信的状态,这种社会联结与社会交往下的社区治理失去了“熟人社会”的柔性治理特征,形成了一种刚性脆弱的社会联结,失去了内群调解的功能,使得许多内群矛盾与冲突外群化,形成群体内部的紧张状态。社区邻里与信任网络是我國城市社区自治的基础性社会结构,是社区居民培育自治组织能力以及社区利益相关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社区邻里与信任网络的构筑,要在社区邻里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性、同质性、小规模和频繁性的社区互动。社区居民之间长期、频繁的互动与沟通,有利于形成一种社区邻里信任网络,为居民搭建一个相互平等、合作与互助的平台。社区邻里与信任网络的合作与互助是一种普遍的互惠,这种普遍的互惠把自我利益和团结互助结合起来,能有效避免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有利于引导居民关注公共事务,投入公共活动。

2.2改善社区资源供应

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理念并不意味着政府与社区管理部门对社区放手不管,恰恰相反,由于基层社区常常涉及社会服务的供给,政府与有关部门需要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要改善社区治理的状况,提升社区服务的水平,需要扩大资金等物质资源的供应总量。与此同时,采用灵活的资源供应方式、基本服务与特色化项目运作相结合的资金给付标准,激发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开展特色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通过更大范围内组织合作网络的建立,例如建立社区与企业、学校、医院的合作网络,促使更多的组织资源在社区内外流通,提升社区社会生态系统的活力;通过资源共享、多方合作,提升社区治理的成效。社区发展理念引导下的社区社会生态系统建设,也主张社区自身的资源动员与循环运用。出入相扶、守望相助是传统社区自然形成的非正式规范,时至今日,邻里互惠仍然具有天然的优势,值得现代社区进一步发扬光大。社区成员的异质性也带来了资源的多样性,通过精心设计的社区邻里互助项目,可以充分挖掘社区内部蕴含的资源,让居民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也能成为资源的提供者、社区服务的供给者。如此一来,居民的社区参与度自然提升,社区归属感与共同体意识自然形成。

2.3整合居民的话语权威与意见领袖

社区的社会整合需要整合各种关键资源和力量以形成一种社会沟通与整合的机制。每个社区的老居民通常对居住地的附着较为紧密,对老环境下的生活方式较为坚持,老邻里间的情感互动较为持久。社区在人的层面上的整合应当充分发挥退休老人的作用,征求该群体的态度与意见,形成有话语权威、意见领袖型的群体领导者或领导群体,发挥其在社区居民人群中协调整合的能力,穿针引线地整合居民中的中青年及老年群体在各自富有经验和才能的领域发挥作用,引导居民群体形成较为积极的社区参与理念、社区认同情感以及较强的社区凝聚力,发挥老年意见领袖在与街道、社区、物业、开发商等外群的群际关系中的互动沟通作用,代表居民群体及业委会保障自身权益并争取更多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外部资源。

3结语

总之,基层建设与社会治理,从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因应了社会建设的时代命题,通过治理实体建设和治理关系重构,从关系优化与功能展演的角度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及理路。

参考文献:

[1]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9.

[2]刘功润.作为共同体的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82.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南湖生态保护办公室)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系统社区
影像社区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影像社区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