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2019-10-21 07:14颜廷旭
理财·财经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内部控制

颜廷旭

摘 要:在金融危机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共同影响下,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日渐成为社会、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对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获利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战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团公司加强战略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一、引言

近年来,财政部为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管理会计工作,制定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1号——战略地图》等多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社会在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在迎来时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内部风险管理都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对自身风险没有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要明确目标,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加大监督力度,出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

战略地图最早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战略地图的前身是平衡计分卡,在对平衡计分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平衡计分卡的确能解决企业的部分问题,但无法解决战略方面的问题。目前,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的效率以及遵守法律法规而设计与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对象是企业所有人员,对每位员工都有详细的规定。在内部控制视角下,每人的职责不同,分工明确,需要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控制,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流程。

(一)企业控制的目标

在内部控制中,企业要明确发展方向。第一,明确报告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能够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管理层要对财务报告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第二,明确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稳定运行,提高经营水平,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建立信息沟通体系,完善内部考核机制。第三,明确合规目标,约束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明确战略目标,企业结合经营战略目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目标,使企业战略可以成功实施。第五,明确资产安全目标。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资产使用的价值量的安全,企业的战略地图管理会计工具可以用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有效解决企业内部风险管理问题。

(二)公司的治理

为维护各方的利益、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就要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与外部制度与机制,对各项利益关系有效协调。在公司治理中,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十分关键。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由此会形成一系列制衡制度,各项市场机制会对公司形成制约,这就是治理机制的要点。要优化内部治理机制的结构,完善外部治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各项挑战。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要明确各利益方的权利和责任,满足各方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治理的能力也很关键。在治理过程中,领导能力很重要,公司是否具备完善的治理环境与治理工具也会影响到治理能力。

三、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手段

我国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层决定公司管理,未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与关注,理念的缺失不利于公司治理的具体展开,管理层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企业经营利润的实现中,而忽略了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此外,公司的治理结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类机构的设置较为陈杂,职责重复和权责不明确是当前很多企业的通病,内部管理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经营效率低下。

(二)所有者与经营者存在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样,所掌握的信息也不一致,在进行决策时,二者的利益极易发生冲突。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内部成员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利,但企业股东和其他外部成员不能直接参与其中,甚至不能行使有效的监督权利。这样很容易导致利益发生偏颇,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受到影响,经营所追求的利益会侵犯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显而易见,经营者可以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加之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股东会议往往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四、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管理体系是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本组织事项的规范,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定位,二是内部控制要融入管理体系中。

(一)明确监督职责

任何企业的管理设计要同时关注两个重要主题,一是提高效率,二是风险防范。在任何一项管理事项中,在规范体系的同时还要通过规范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通过该管理来防范风险。通常来说,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有时为提高效率,可能会放弃风险防范,因此,需要考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效率后,再确定规范管理。另外,完善内部审计的职责,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报告。最后,明确会计机构的监督责任,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二)加大对股东的制约力度

企业要对股权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可采取多元化策略,以保证股权的合理性,适当提高中小股东的股权,增加其话语权,对大股东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制衡。为解决中小股东股权分散的问题,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对中小股东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为解决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报告目标,使中小股东能够掌握更多的企业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样就可以对大股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三)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联动性

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联动性,将内部控制纳入单位框架中,将其变成其中的执行环节,以内部的各项环节和手段来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指导作用,同时发挥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理念目标的执行作用,二者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科学的内部控制并不是等级森严、严苛的内部管理,而是能够充分利用控制方法来实现企业的各项职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优化公司的治理模式,实现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目标。

(四)实现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模式

为保证参与方的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就要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使其能够参与公司治理。可根据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贡献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为其安排公司治理工作,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共同目标,群策群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对各利益方进行有效的协调,使公司治理能够以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效果,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五、结语

理论是制度构建的基础,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科学的制度是难以形成的。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战略地图方法对财务、内部流程等进行分析,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将企业战略转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导向,更好地应对外部和内部带来的竞争与风险压力,实现最终的风险战略目标。

參考文献

[1]程妍婷.基于战略地图视角对财务报表延伸的经济效益评价——以马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

[2]管明萍.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8.

[3]梁国栋,江喜助.构建基于战略地图的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

[4]卫真.关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基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视角[J].山西财税,2018(11).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财务集约化模式下内部监督模式分析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