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莲:青山绿水间“种”金银

2019-10-21 09:15张勋刘超
党员生活·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竹溪魔芋

张勋 刘超

“来竹溪,我‘氧你。”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县山青水秀,2018-2019年两次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竹溪还是“中国魔芋之乡”“中国生漆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但多年来,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产业缺乏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位于竹溪县泉溪镇的双桥铺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208户、787人,2018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333人,是全县7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在泉溪镇,提起张晓莲,可谓无人不知。她返乡创业,在大山中创立专业合作社、开办家庭农场,带领乡民们种魔芋、养牛羊、发展生漆产业,硬是走出了一条“漆树林下种魔芋、山间草甸养牛羊”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致富路。

“回家乡创业,是我一直以来的夢想。”

她怀揣打工挣来的10万元回竹溪

今年39岁的张晓莲,是土生土长的双桥铺村人。1999年,因家庭贫困,张晓莲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前往深圳打工。短短几年时间,勤学上进、吃苦耐劳的她便在一家日企做到质检课长,月工资有3000多元。

就在工作蒸蒸日上时,2004年,张晓莲与丈夫李欢毅然地回乡准备创业。“那时,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回家乡创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2007年,张晓莲开始尝试种植当时被普遍看好的食用菌,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还将打工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赔光。初次创业失败,张晓莲并不服输。她反思是因为自己蛮干,不懂政策,也缺乏技术,从此她更多地关注起国家政策。

竹溪县素来有种植魔芋的传统。经过研判,她又开始了新的尝试——种植魔芋。

2009年,在对全镇的魔芋产业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后,张晓莲认为魔芋种植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大。随后,她领头向泉溪镇政府写了一份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认可和鼓励,镇政府还对魔芋种植给予了贷款支持服务。

刚开始种植时,张晓莲就受到村里老芋农的质疑。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好。她虚心请教种植户和县魔芋办的专家,学起了魔芋科学种植技术。

当年,张晓莲便建成了30亩地的良种扩繁基地。由于科学种植、管理有效,她家的魔芋亩产高过周边农户30%。

效益一好,村民们都来向她咨询种魔芋的新技术。

“她比我坚强,回乡创业这条路也比我坚定。”在丈夫李欢的言语中,满是对妻子的赞赏和钦佩。

“给合作社取名‘益群,就是想‘有益于群众。”

她为乡亲建起益群合作社

2008年,张晓莲就入了党,同年年轻能干的她被群众推选为双桥铺村“两委”成员,担任村妇代会主任。

有次在工作中,张晓莲发现付道金老人连30元的新农合都交不起,午饭是直接吃不削皮的煮土豆;周元红的妻子坐月子吃不起一包红糖,家里没有一条完好的被子。

这两件事让张晓莲陷入了思考:她认为家乡地理贫瘠、交通不便,缺乏对口产业,乡民们不熟悉政策、缺少文化,是导致贫穷最根本的原因。

自家致富远不够,张晓莲决定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干。

2012年,张晓莲组建了竹溪县益群魔芋专业合作社,受到广大芋农的拥护,当年就吸纳53户入社。她给农户免费发放农资及《魔芋种植技术手册》;同时,还请来省农科院吴金平博士,以及县农技站、县种子站的专家来地里作技术指导。

合作社充分利用魔芋根状茎、小球茎开展种子繁育,配套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和商品芋示范基地,种芋远销至湖南、丹江、郧西等地,魔芋产品供不应求。

由于管理科学、技术有保障,合作社的魔芋亩产稳定提高,如今可达2000斤左右,种芋能卖到8元一斤,商品芋能卖到3.5元一斤,每亩能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

其间,爱琢磨的张晓莲还带领合作社探索拓展了两大业务:在漆树林下套种魔芋,在山间草甸养山羊、黄牛,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村民们都觉得跟着张晓莲一起干,干得有盼头、有效果。张晓莲说:“当初,给合作社取名‘益群,就是想‘有益于群众。”

“漆树林下种魔芋,山间草甸养牛羊。”

她成功实验出立体生态农业

“她的脑子很活,爱摸索。”这是入社农户和工人们对张晓莲一致的评价。

张晓莲家有片漆树林,但一直长势不好。2011年,张晓莲“突发奇想”尝试在自家漆树林中套种魔芋。“没想到漆树长好了,魔芋也增产了。”

原来,漆树林仿野生的生长环境以及漆树特殊的抗菌性有效控制了魔芋的软腐病。对于当初的试验,张晓莲仍然觉得很自豪。

同时,她还发现:与有机肥相比,牛羊粪施肥更适合魔芋生长。那为何不将魔芋种植和牛羊养殖结合起来?

想好了就干。2013年,合作社新发展波尔山羊、郧巴黄牛养殖,以委托饲养的形式,吸纳农民入社。

合作社的山羊,都是集中培育种羊,科学管理、精心养殖,同时在竹溪县城建立配套的销售点。2018年,仅是山羊肉就卖了28万元。

秋季时,张晓莲还带领合作社工人们收取附近村庄的玉米杆等作物秸秆,拉回农场加工,作为牛羊过冬草料。

种魔芋需除草、松土,加上施用牛羊粪,漆树长得更好了;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漆树抗菌性又能有效控制魔芋的软腐病,魔芋也增产了;魔芋边角料又可作为牛羊的粗饲料;回收玉米杆和油菜杆做牛羊草料,还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保护了生态环境。

“漆树林下种魔芋,山间草甸养牛羊;回收秸秆作饲料,立体生态又环保!”面对记者,泉溪镇镇长郭稼念出了这句顺口溜,“这是一个极佳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割漆的老手艺不能断,希望有后人能传下去。”

她立誓让传统漆艺焕发青春

竹溪漆树种植历史悠久,生漆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一直是当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后来由于化学漆兴起,生漆市场萎缩,种漆树的人慢慢少了,漆树面积也日益减少。

张晓莲家是四代漆匠世家,父亲张昌喜是远近闻名的老漆匠。“割漆的老手艺不能断,希望有后人能传下去。”父亲的心愿,张晓莲一直记在心上。

2000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张昌喜又开始上山种漆树。筹谋已久,2013年,张晓莲注册了竹溪县群鑫生态林牧家庭农场。

作为天然漆,生漆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卖到250元一斤。但漆树种植周期长达七八年,其间产量不大。张晓莲想,单纯卖生漆效益太单一,收益也很慢。

于是,合作社开始生产擦漆家具、擦漆工艺品等。由于擦漆技艺简单,经过简单教授便可操作,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也加入到生产行列中来。张晓莲承诺,他们可以在家里制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2017年,竹溪县政府在竹溪生漆博物馆为张晓莲开办了工作室,主要展示擦漆工艺品。合作社还和湖北人文漆道公司及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意向协议,建设擦漆家具、擦漆工艺品销售平台,同时依托工作室开展漆艺传承艺人培训。

目前,合作社已申报11项与生漆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注册了“金漆世家”商标,泉溪镇政府还将张昌喜申报为竹溪县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竹溪县的生漆发展前景很大,延长生漆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乡村漆艺传承平台,是竹溪生漆产业再度兴旺的必由之路。”张晓莲说得很坚定。

“比起在工厂打工,现在做的事更有意义。”

她带动一批青年能人回乡创业

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带领乡民们脱贫致富,张晓莲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如今,张晓莲的魔芋专业合作社入社83户(贫困户61户) ,除了合作社核心示范基地种植的300亩外,已入社农户共种植了1700多亩。群鑫家庭生态农场发展漆树种植近1000亩、生漆育苗基地50亩,养殖牛羊近400头;农场常年聘请3-4名工人,高峰时有20多人。

2018年,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年产值合计达到200万元,同时,合作社通过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务工、贷款入股分红、代销产品、技术培训等多种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4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

在张晓莲的示范带动下,泉溪镇里的一批青年人燃起了创业的劲头。80后青年张申东,创办专业合作社种植高山土豆;回乡青年邓森胜,创办合作社种植高山蔬菜。

不仅如此,益群魔芋、塘坪酒业、钱娃子超市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纷纷采取“组织+公司+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产业,村民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入股或组成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助力脱贫致富。

2017年12月,由益群魔芋专业合作社牵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泉溪镇企业联合党支部正式成立,张晓莲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县里一直在努力培养一批张晓莲式的有文化、有技术、愿意领头做实事的青年能人。”竹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仕成介绍说,首先是加大对张晓莲精神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青年人觉得回乡大有可为,其次持续对他们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继而将他们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

“离开大城市,每天在山沟里忙得脚不沾地,你后悔过吗?”

面對记者的提问,张晓莲爽朗地笑了,回答得很干脆:“不后悔,现在我干得更开心。比在工厂打工,现在做的事更有意义。”

记者手记

自强女子是大山。

在泉溪镇,提到张晓莲,无人不称赞这位创业女强人。

囿于家境、体谅父母,她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外出务工,几年时间就还清了家庭欠债;怀揣着创业梦,她甘愿放弃在大城市的优渥工作,回到家乡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种魔芋、养牛羊、发展生漆产业,她摸索出了一条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在双桥铺村党支部书记饶彩国眼中,张晓莲有男子汉风格,做事不服输。10多年的创业路并不平坦,其中心酸能有几人知?但是,我们在张晓莲身上看到只有坚强、干练、乐观和满怀希望。

“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不忘初心、引领脱贫,自强奋进、不让须眉,张晓莲这朵铿锵玫瑰在大山深处绽放出了最美的风采。

猜你喜欢
竹溪魔芋
竹溪
愿为长风
碧波荡漾竹溪河
竹溪县林业经济发展案例及新思路
减肥“神器”――魔芋
绍兴市首届健康运动节暨竹溪香榧文化艺术节举行
魔芋不可盲目食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创新种植模式 拓宽致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