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际,瞿秋白在武汉

2019-10-21 09:15赵雯郑钧林家豪鄢晴峰
党员生活·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陈列馆瞿秋白武汉

赵雯 郑钧 林家豪 鄢晴峰

92年前,瞿秋白,在武汉。

1927年的“红都”武汉,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这年初,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在中国革命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办公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妇女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委、中央工委及中央军委等部门也相继迁至武汉,江城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心脏”。

一时间,中国共产党与武汉这座城市共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而此时,瞿秋白带领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汉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记者来到武汉市江岸区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捧读那段红色的历史。

三次来汉 从这里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武汉的吉庆街享誉全国,但很多人并知道,吉庆街126号,曾经就是瞿秋白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地方。

从热闹的吉庆民俗街上一条小巷穿进去,来到吉庆街商业街的背面。一栋灰墙红门的两层小楼,安静的伫立在这条狭窄的小巷里,与周边的繁华闹市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显得格外沉稳。这里就是汉口辅义里27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和瞿秋白武汉旧居。

2016年1月29日,正值瞿秋白诞辰117周年纪念日,经过多年规划建设,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市民开放。这栋旧址始建于1917年,由汉口著名茶商、实业家刘子敬投资建造,有两个天井,屋顶阳台,具有典型的汉派里分特点。

一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瞿秋白的半身铜像——年轻的瞿秋白戴着眼镜,虽然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但目光坚毅、正气凛然。铜像座上并未赘述其生平,只是简洁地写着“1899-1935”,却昭示出瞿秋白36载短暂而光辉的人生。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与张太雷、恽代英两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并称为“常州三杰”。他曾参加北京五四运动,赴俄采访过列宁,是中国系统、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状况和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张秋实研究瞿秋白多年,她曾在专著中详细解读了瞿秋白三次到访,与武汉的深厚情结:第一次是1916年,他幼年时期,母亲自杀、家道中落的瞿秋白来汉投奔亲戚。此次瞿秋白在武汉仅住了三个月左右,却在两位兄长的帮助下,渐渐由一个迷茫痛苦青年,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第二次是1926年12月,瞿秋白来汉参加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为期6天的会议结束后,瞿秋白回到上海写成了一篇奠定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扛鼎之作——《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第三次来汉,这一年,瞿秋白28岁,住在这座旧居里工作生活了数月,并经历了由一般中央领导人到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变化。

1927年3月,瞿秋白到汉,以中央宣传部委员的身份,负责了一段时间宣传部的工作。不久,中央调其夫人杨之华也从上海来汉。当时的辅义里27号,楼下是中宣部机关,瞿秋白夫妇住在楼上。

如今,陈列馆的二楼复原了当时的办公场景,以及瞿秋白夫妇的卧室兼办公室,以供参观。

筹备五大 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序

据陈列馆相关负责人尹冰洁介绍,该陈列馆建筑面积943.3平方米,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瞿秋白来汉前经历、在汉工作情况、离汉后革命活动、以及当时中宣部工作生活场景复原等内容。全馆以瞿秋白在武汉的革命活动与中宣部1927年在武汉的革命工作为中心,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斗争历史。

据党史记载,在汉期间,瞿秋白奔波于武汉三镇,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中,穿梭于中共中央各机关,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夜晚,他跻身在小楼里伏案写作。为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他在此指示《汉口民国日报》等革命报刊,掀起支持工农运动的舆论声势。陈列馆中,一张张泛黄的旧报纸,沉淀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工作的珍贵记忆。

而此时,瞿秋白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筹备中共五大在汉召开。

陈列馆二楼展厅内,一本泛黄的书籍格外引人注目,名为《湖南农民革命》,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毛泽东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实,这本著作也与辅义里27号密切相关。1927年初,毛泽东的这份报告只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刊出一部分便被停发。瞿秋白到武汉读到毛泽东的报告后表示赞同,并为这篇文章被停发感到气愤。

4月中旬,瞿秋白把这篇报告交给共产党办的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书名改称《湖南农民革命(一)》,作为计划出版湖南農民运动系列丛书的第一本。

1927年4月11日,瞿秋白更是在百忙之中及激动地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下序言:“中国农民要的是政权,是土地。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前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是个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

从此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广为传播。

百折不挠 黑暗中继续高举革命旗帜

1927年党的“五大”会议后,蔡和森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瞿秋白任党报委员会书记,分管党报、党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据陈列馆资料记载,中宣部在汉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1927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中共五大召开前,瞿秋白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中共五大后至八七会议前,蔡和森任中宣部部长,全面主持党的宣传工作。瞿秋白任党报委员会书记,分管党报、党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八七会议至中央迁回上海前,瞿秋白全面主持党中央工作,分管农委和宣传部、任党报总编辑。

在这栋不大的办公场所,中共中央宣传部设有宣传科、鼓动科、出版科、图书馆、长江书店、长江印刷所等机构,另外还专门设立了中央出版局。

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形成了建党以来最强的宣传工作阵容,领导《向导》《汉口民国日报》等报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中央出版局出版发行了大量革命书籍,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营造革命声势。

201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刊发长文纪念这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也提到了瞿秋白在汉期间为我党所做的重大贡献:“1927年8月7日,瞿秋白在湖北汉口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启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八七会议选出以瞿秋白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年仅28岁的瞿秋白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极大的政治勇气毅然担负起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任,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

1927年9月,由于革命形势发生逆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回上海,转入地下,中共中央宣传部随之离开武汉。

陈列馆的最后一部分,也记录了瞿秋白离开武汉后的革命活动:1928年夏,他在莫斯科负责筹备和召开党的六大,后在莫斯科任中共駐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回国,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1931年夏到1933年底,他在上海和鲁迅一起,指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月,瞿秋白离沪前往瑞金,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并主编《红色中华》。1935年2月,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瞿秋白不幸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在狱中,他始终恪守革命信仰,保持革命气节,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

尹冰洁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汉口老民居,而瞿秋白在此奋斗经历更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直至2010年,经多方考证确定该处为原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居所所在地。2013年,该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岸区委、区政府按照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的原则,先后投资2100余万元对旧居房屋进行安全加固、整修保护和复原陈列。2016年陈列馆正式对市民开放。

2017年8月4日,陈列馆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瞿秋白的外孙女李晓云。李晓云是瞿秋白、杨之华之女瞿独伊唯一的女儿。她说,外祖父瞿秋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他追求真理、勇于负责,特别是身处逆境不沉沦,鞠躬尽瘁,以党的事业为第一生命,在生死关头毫不动摇,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概,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深刻内涵。

时至今日,立于陈列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瞿秋白短暂生命的伟大和崇高,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们为武汉,更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夺目的鲜红色。

猜你喜欢
陈列馆瞿秋白武汉
郁南康家大屋红色之魂陈列馆开馆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