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强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分析

2019-10-21 08:02熊荣君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策略分析

熊荣君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江西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老年人不断增多,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合理规划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老龄化人群公共活动特点指出现在我国公共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老龄化社会中公共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公共空间规划;策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全国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与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老龄化议题也逐渐引起全国重视,与之相关的老龄化城市的政策法规、城市规划、养老模式等都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而随之调整。

一、老龄化社会的和公共空间的概述

(一)老龄化社会

自七十年代起,计划生育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部分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以此同时,步入老年型城市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也要进行相适应调整。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设计,几乎没有差别,越来越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新需求。因此,如何在老龄化背景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已成为相关部门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主要是相对私密而言的,是属于社会,公有公用的,从空间与公众的关系来看,凡是不同程度上对公众开放的城市空间,都可称之为公共空间,从广义上讲,公共空间分为非营利和营利两种,前者如公园、广场等,后者如健身房、电影院等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和服务而收取费用的场所。从狭义上讲,公共空间应该突出其公共性,是非营利的,以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

二、现阶段公共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功能定位缺乏合理性

我国现有公共空间规划大多是设计师直接照搬其他发达城市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无论其实际用途和居民的需求如何,导致大量公共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矛盾现象,这一错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为明显。例如,一方面,人行道和天桥下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蹈反映了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公共空间中一些生锈的健身设施利用率很低。

(二)老年人参与规划建设话语权被忽视

纵观社会上中、大型的公共空间,常处在地区建成区的边缘,距离居民生活区都较远,尤其是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家庭出现开车外出休闲的趋势,进而影响了老年人日常出现的便捷性。从规划角度讲,很多空间是适合中青年,其实并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的活动半径非常有限,因此,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中老年人的有话语权被忽视了。

(三)公共空间综合性不强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分布不均衡,综合性不强。那些位置适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活动空间较为缺乏。一些老年人,喜欢静坐而不被打扰,但却难以寻觅较为私密的空间;而有些老年人喜欢人多且热闹的环境。因此,针对老年人不同的需求,需设置既能满足私密空间要求又能满足公共集体活动空间等性质的综合性活动空间。

(四)公共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公共空间的参与主体是所有居民,都以尽量方便人们的生活所需而建立,但对于老年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参与人群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但在变化之下,设施、结构所改变的情况并没有与之相符,老年人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方便,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我们的公共空间结构存在考虑不周、不完善之处。

三、老年人公共空间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汽车时代

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作为日常出行的必需品,融入了千家万户,导致城市公共空间不断被侵蚀,城市的主角变为了汽车,出现了一切为汽车让路的局面,公共环境逐渐缩小,街道生活被迫消失,甚至形成了“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思路。

(二)功利主义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过度追求GDP的增长,开发商对利润的竞逐等,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博弈中,公众的声音较弱,维护公共利益的力量较小,公共资源的配置首先考虑的是为经济增长服务。城市空间缺失绿色基础设施,且面临着大规模商品化的过程,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文体需求,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

(三)管理制度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公共空间的认识不清晰,对相关设施的指标和配置标准缺乏具体要求,智能参照公益性用地的要求。在原有城市规划中并没有预留出足够各个活动功能区,即使现在已建设的场所也因市场化开发模式导致公共活动空间被封闭、阻隔、难以被公众真正利用,从而导致公共开放空间被市场据占。

四、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分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舒适性,满足老年人的舒适要求,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既能娱乐、体育又能休闲沟通的空间。传统城市规划往往倾向于发展大型的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但从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却不大实用,加强公民之间的交际才是人文关怀的根本体现。此外,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将自然、空间、人与系统的理念结合起来,不仅要依靠城市整体生活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还要依靠微观社区配套设施的严格规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各地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合理性规划设计。

(二)公共空间规划结构要有针对性

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变化,日常公共活动也会不断的变化,所需公共空间的空间属性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在老龄化背景下,公共空间结构应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注重细节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又要根据居民行为特点和需求爱好分清主次,统筹安排,同时,利用多种设计手法、技术手段创造出内外渗透、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以适应多样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区域,布置相对多的老龄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在用地緊张的中心城区,可做些立体规划,比如一楼建设室内文化场馆方便老年人使用。

(三)合理规划公共道路交通

老年人行动较为迟缓,因此,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年轻人,尤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钙质流失严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爬楼梯、上坡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吃力,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要道时考虑老年人行动不便,多设计无障碍通道,方便腿脚不便或乘坐轮椅的老年人能自由出入,另外,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交专线、专列数量,方便老年人出行,为了避免老年人在早晚高峰时间发生交通意外,有关部门在平时除了教育宣传之外,也可劝导其错开高峰时期出行。

(四)加强公共空间养老设施建设

现阶段,社会人士普遍将所有与养老有关的设施和管理机构统称为养老设施,比如说老年住宅、老年医院、老年学校、敬老院等均被看做是养老设施。养老设施的出现及合理规划能有效弥补家庭养老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城市规划当中应多考虑养老设施的规划,督促养老机构的落实和建立,并且在住宅区当中配置完善的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尽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需求。此外,在快速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这就需完善面向老年人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结语:

总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空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公共空间规划需要根据不能年龄层次的居民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其中,老龄化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多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科学合理的公共空间规划建设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切身需求,进而有效改善老年人口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张庭伟.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管理[J].城市规划学刊,2010,(5)

[2]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新建筑,1994(4)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策略分析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