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排砖应用

2019-10-21 08:02郑建明黄俊吴汇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工成本

郑建明 黄俊 吴汇成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施工场地狭小,现场堆料困难。总包根据分包提出的需求来进行进料,需求多少,给多少。为应对分包材料浪费的问题,总包对分包采取了砌筑废料的惩罚制度,这使得有些分包在砌筑时不按规范要求进行砌筑。再加上现场进度紧张,二次结构整体砌筑质量未完全达到理想效果。面对困难,项目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控制成本,减少建筑垃圾,建精品工程。

关键词:BIM排砖;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精品工程

BIM技术在国内已兴起多年,但仍处于花式阶段。真正技术应用落地的项目较少,都是些大企业的大项目,安置房项目用的不多,普遍性不强。作为建设行业知名企业,中建八局四公司秉承“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企业价值观,积极推广BIM技术应用,也做到为项目带来真正价值。本次BIM排砖试点为公司红岛安置区潮海东项目部。实际排砖应用过程较为繁琐,涉及问题也较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一、项目资料

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南部安置组团一期工程是集休闲、购物、娱乐、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住宅区由三栋设置商服的高层住宅、四栋高层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

二、楼层资料

2#楼共十七层,外墙采用砌块为400*200*200规格的水泥砌块,内墙采用600*200*200和600*100*200规格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卫生间、厨房挂热水器的砌体墙处需采用实心蒸压贽煤灰砖。内隔墙砌筑高度至梁板底。墙体厚度为200或100 门垛宽为100。洞口和墙垛加强错施详见结构总说明。厨房、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均应做高250 厚100 ,c20强度的现浇混凝土带。本次排砖只针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三、砌筑方式和管理模式

工人采用较为原始的砍刀方法。本工程的砌筑管理模式为传统的劳务分包模式,但其中的二次搬运费用,建筑垃圾搬运费用都由分包自行承担。总包只负责供料、砌筑质量监管和砌筑废料监管的工作。

四、砌筑流程

(一)准备阶段

选定楼层:2#楼砌筑进度较快,离板房办公室距离相对较近,便于实施管理。

(二)可行性分析:

1、对标准层墙体随机取样,进行了初步的墙体砌块排列,通过一定的计算规则,得出BIM排砖的用量。

2、用BIM排砖量和GCL预算模型量进行对比,得出数据差值高达7.73%,将大幅度节约成本,提高内控能力。利用数据和项目经理协商BIM排砖的试点工作。初步选定2#楼7层为BIM排砖试点层。

图1  GLC砌体工程量和BIM5D排砖量对比表

(三)施工出图:

1、将IGMS模型导入BIM5D中,设置砌块规格和灰缝尺寸,圈梁、构造柱尺寸位置,生成自动排砖图。

2、调整自动排砖方案,确保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碎砖数量,并保证墙体的美观性。

3、在BIM5D自动排砖功能中,一键导出CAD排砖图,并手动修改顶砖区域。

4、统计各阶段墙体砌筑用量。最后编辑图框,插入二维码。

5、技术交底:和项目经理以及总工召开BIM排砖试点启动会,向劳务、工长进行排砖技术交底,并做好思想工作(思想统一很重要)。

图2  砌体需求图

图3  墙体效果图

(四)砌筑阶段

1、定点投料:严格把控上料的数量,依据墙体规格和砌块用量对整体标准层的区域划分,并指挥工人在规定的区域内卸料。

2、边砌边调:现场调派一名BIM技术人员监督工人砌筑,并实时反馈现场信息。由于现场实际尺寸与BIM模型尺寸偏差问题,需要BIM技术人员对排砖图进行实时调整。同时可以复合线位,及时纠正放线误差。

3、版面调整:根据工人反馈的意见,调整排砖图板式。工人反应BIM5D自带的出图版式(已优化)看起来有点“麻烦”。新版式简洁明了,直接在排砖图上标注砖块尺寸。

4、洞口砌筑:根据电箱等一些洞口的位置,进行精准地砌体排布。

五、.数据统计

材料统计:依据劳务经验结合1-6层平均砌块使用量为4629块大砖(600*240*200)和2314块小砖(600*100*240)。经过BIM排砖后,实际7层砌块使用量为4511块大砖(600*200*200)和2204块小砖600*100*240)。节约118块大砖、110块小砖。依据淮安市指导价,大砖每块6.6元,小砖每块3.3元。共节约118*6.6+110*3.3=1141.8元。

人工统计:依据劳务经验,2#楼一层标准层全部砌筑完层需要消耗约32工日,现场实际在用BIM技术排砖的情况下,只消耗了30工日,节约2工日。根据砌筑工人日均工资220元计算,共节约2*220=440元。

小结:

材料节约率(118+110/2)/(4629+2314/2)=2.99%

人工节约率(32-30)/32=6.25%

十层节约综合为:(440+1141)*10=15810元

六、过程总结

(一)限额领料——减少二次搬运

通过自动排砖精确统计一层的砌块用量。保证现场工人砌筑完成后,现场剩余的各规格砖量在5块以内。

(二)定點投放——节省砌筑时间

由于拉料工人和砌筑工人不属于同一个劳务,有时会出现物料糊乱堆放的情况。将砌筑区域划分后,计算区域内砌体用量,并根据墙面位置投放所需砌块。减少了场内砌筑工人自己搬运的情况,节约了砌筑时间。

(三)统筹砌筑——减少建筑废料

与剪力墙相接的填充墙在设计时无法考虑模数问题,直接导致了一大批建筑废料的产生。为了在满足砌筑规范的要求下,将砌块尺寸种类只限定为5种。通过统筹细分投料区域,实现一刀两用,大大减少了工人砍刀数,减少建筑废料。

(四)环型监管——提升砌筑质量

现场部分分包为避免废料处罚,不按规范进行砌筑,使得整体砌筑质量下滑。通过BIM排砖过后,完全消除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砖块,使墙体错逢更加工整、美观。并且在此次BIM排砖过程中,利用排砖图将责任人落实到个人。形成审核 → 砌筑 → 检查的闭环式质量管理过程。加强了总包对分包的监管力度,提升了质量管理效率。

非BIM排砖楼层

BIM排砖标准层

(五)掃二维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利用二维码技术加速信息传递效率。将墙体所含的材料信息、时间信息甚至是责任人信息都录入进二维码,使验收变得更加高效、简便。

图3  二维码内信息截图

(六)模式转变——控制潜在风险

在二次结构工程中,总包把二次搬运费、建筑垃圾搬运费都算给了分包。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总包没有好的方式去管控二次搬运,所以就将可能产生的二次搬运费用压低给分包的劳务价格。

七、结语:

做好BIM排砖,能产出材料节约2.99%和人工节约6.25 %的数据是不容易的。整个过程对于墙体砌块的尺寸研究投入时间较多。工人断料不会去思考断下来的料该如何处置,他们的原则就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更不会把断下来的料用到另一面墙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追求砌块最大化利用率,要在规定区域内,在满足砌筑规范的情况下,减少断料次数。这样才能节约出材料,节省出时间。

此次BIM应用是一次管理思维和方式的革新。如何在极低的利润率下挖掘生存空间?如何在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下寻求突破?控制潜在风险就等于利润来源。BIM技术以软件的高效率代替人为繁琐的流程,甚至做到流程简化。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随着以后对BIM技术的深入应用,我们会找到越来越多实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GB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孙保磊,付海峰.建设方驱动模式的BIM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目标按评价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03)

[3]汤德俊.基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

猜你喜欢
人工成本
浅析企业优化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浅谈
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措施探究
巴西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点及防范
多维人工成本管控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人工成本管控用工总量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的探讨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国石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