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与企业盈利的关系研究

2019-10-21 14:09丁环宇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盈利能力

丁环宇

摘 要:资源基础理论在管理学界已经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但是其命题缺乏实证检验,例如,专利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何实现其竞争优势,其作为稀缺资源又该如何衡量。为此,通过理论演绎对专利的资源属性进行解释,并试图刻画专利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对90家医药上市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规模,往期业绩以及研发投入的情况下,专利不可模仿性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不可替代性与企业盈利负相关。

关键词: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专利;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G 306097-06

Abstract: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in the management circles,but its proposition lacks of being verified.How does a patent,as an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 of an enterprise,achieve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and how it is measured as a scarce resourc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the paper tried to explain the resource attributes of patents.This study attempted to verify to which extent the inimitability and non-non-substitutability can be captured.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90 pharmaceutical listed companies,the study found that when firm size,past performance and R & D investment are controlled,and inimitabil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resource-based theory;enterprise patent;inimitability;non-substitutability;profitability

0 引 言稀缺的资源总是难以被衡量并验证其效益,例如组织文化,管理能力,隐性知识和社会资本等无形资产通常被认为是公司取得卓越业绩的基础[1],但是管理者如何建立、使用和开发难以编码的资源仍然是一大难题。另外有学者认为由于无形资产难以进行管理和量化,因它们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尚不清晰[2]。竞争优势可能不仅在于商业战略本身,而且更在于规划过程和企业能力。在医药制造企业中,公司获得专利保护的能力可被视为关键的组织过程。与传统的专利计量不同,研究提出了新的参数来考察专利的有效性。医药产业作为强专利依赖产业,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稳步增加,2015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8万亿元。文中就制药行业企业专利能力提出3个问题:①专利在本行业中是否可以展现资源的高价值性、罕见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②专利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性程度可以进行衡量吗?③医药制造行业专利的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盈利? 探讨这些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对专利能否作为稀缺资源进行解释,聚焦医药企业,通过对专利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2个维度的量化以验证其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1 专利与医药行业医药行业专利倾向性较高,专利保护对医药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医药企业创新成本较高,成果一经披露便面临低价仿制的威胁,技术拥有者需要专利武器来捍卫其市场地位并获取垄断收益。医药企业的创新过程开始于对研究和开发的大量投资,通过发现新分子实体(NCE)或新的生物工程方案来解决医疗难题。医药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物研发,新疾病的产生迫使药物不断的更新。而研发过程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因为研发只能为企业带来机会而不是收益保障。研究表明当一项关键化合物专利到期时,该产品80%的收入会让渡于通用替代品[3]。开创性专利的获取意味着医药企业可以在关键技术领域上形成合法垄断(例如动植物提取物),并拓展技术空间,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更新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与其他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不同,专利的价值又在于它的可交易性。知识产权等智力资本(专利)在企业并购和交叉许可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专利许可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不断的现金流(例如IBM通过专利许可年均获利数10亿;高通公司专利授权业务贡献了其87%的利润)。专利的积累可以体现企业的技术影响力和研发能力,专利资源具备稀缺性和高价值,它们赋予企业制造、使用和交易专有知识的排他权利,因此拥有强大的专利组合是医药企业形成竞争位势的基础。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稀缺资源只有同时满足4種特点能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即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相关学者和管理者提出当考察资源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时其效用才能得到验证[4]。专利就其所具备的的特殊资源的特点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垄断租金,学术界对专利如何转化为企业盈利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外早期关于专利活动与企业业绩的研究是以专利数量为主,例如Ernst[5]通过对专利申请的统计,发现企业专利申请行为会提高企业业绩。根据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只有异质性强的专利才更能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6],专利资源的异质性程度应该能够包含公司经营绩效的增量信息。国外学者通过专利信息来挖掘异质性较强的专利,专利引用,权利要求[7],科学关联度[8]等信息被证实能够反映企业的股票表现。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相关探讨,李柏洲[9]等发现我国大型企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利润正相关关系。周煊[10]等以不同类型专利数来衡量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研究发现发明专利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刘督[11]等通过对创业板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专利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价值表现有所差异。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首先,当前学者在探讨企业专利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时未理清专利的绩效输出机制,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次,当前我国学者在参数选取上大多聚焦专利数量,或仅从专利类别加以区分,在专利激增的背景下,有必要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对专利资源异质性程度进行深层剖析;最后,不同产业的专利倾向性不同,专利的保护效力和运用方式存在着较大的行业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将聚焦于医药制造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具备两项基本观点:第一,资源只有同时具备稀有性和高价值时才可能创造出竞争优势。第二,当这种资源难以被模仿和替代时,便会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保障自身的资源难以被模仿和替代可以增强公司获得持续垄断性租金的能力[12]。完全不可模仿和替代的资源并不存在,这里存在一个程度问题。根据前文所述,专利具备高价值和稀缺性,但专利资源如何体现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呢?不可模仿的资源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能否持续的关键。专利等形式的知识产权长期以来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工具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隔离机制并防止竞争者的模仿行为。企业保证自身的核心技术不被竞争者擅自使用,并且不断地进行再创新。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专利的价值更在于技术排他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许可或实施带来的收益[13]。专利排除了未经许可使用发明的对手,从而延长了先发优势,专利甚至可以帮助小型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状告三星专利侵权胜诉一审获赔1 000万。专利创造了合法的独占性,赋予权利所有者较大的技术垄断权并获取垄断租金,导致收入和新产品业绩上升[14]。因此,提出假设一:

不可模仿的专利与企业盈利正相关。技术的加速变革和知识的扩散意味着企业只有尽力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并时刻保持创新前沿性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5]。因此,任何可以通过降低扩散速度来延迟或阻止竞争对手进入某些技术领域的行动都将扩大公司的先发优势[16]。专利制度为制药公司提供了一段安全期限以保证企业实现其发明的商业潜力。此外,企业通过专利组合抢占知识路径,建立技术扩散的障碍。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多项专利仅保护单一产品或工艺(例如,Gillette Mach 3的制造工艺受到35项专利的保护),在制药行业中单一专利对于技术本身的保护意义更强。竞争对手绕过现有的专利技术进行研发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劣势,这体现专利资源不可完全替代的属性。特别是某些用于特定医疗的专利(例如基因疗法),即使是完美的替代品也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市场的阻碍[17]。因此,技术从专利中获得的法律保护越强,竞争者越难以发掘替代品。专利的不可替代性使得专利在与竞争对手谈判中获得有效的“议价筹码”,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互补技术并避免侵权诉讼。专利通过对替代行为设置法律障碍,保障了企业的垄断收益,并反映企业盈利的增量信息。因此提出假设二:不可替代的专利与企业盈利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和数据来源以往的研究设置固定的年份来考察专利的滞后效应[18]。然而在制药行业,从药物的发现,专利申请和新产品开发过程并不遵循特定的路径,也不会产生统一的滞后。当下的产品和服务相当一部分基于早期获得专利保护的新型化合物,作为早期研发支出的产物,专利产出又会推动新一轮研发支出。因此,固定年份难以正确表征研发、专利和绩效的滞后作用。由于这些原因,除了专利被引次数,研究中的变量均采用2010—2014年平均值。此外,制药行业的许多专利不仅涉及人类药物,还涉及药物洗脱支架、农业和动物药物以及非药物疗法,例如放射疗法和基因治疗;其中有些只需要几个月而不是几年就能得到开发和商业批准。5年的时间跨度可以有效消除数据噪声。企业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企业招股说明书,所在地等基本数据来自企业官网。根据上市企业行业分类代码查询医药上市企业182家,剔除2010—201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0的企业,剔除数据缺失严重的企业,保证企业医药销售收入占收入来源80%以上。最后筛选出90家医药上市公司。企业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专利引证以及权利要求数量等数据均采用人工检索,由于我国企业股权改制的现象较多,因此本文充分考虑企业的历史更名情况。并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专利数据进行合并建立可用与研究的专利数据库。例如针对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查阅企业年报,同时对“哈药六厂”等分支名称,以及“哈药集团三精制药”等子公司名称进行同步检索。

3.2 变量选取

3.2.1 因变量医药企业的研发收益往往难以抵消成本,盈利能力是保证公司研发持续性的关键,高利润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和较低的资本成本,从而提高其在未来投资研发的能力。研究采用净利润(Profit)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少数企业净利润为负数,考虑到数据量纲,对所有的利润数据加上最小负数的绝对值再加1并取自然对数。

3.2.2 自变量学术界对于资源的理论界定基本达成一致,本研究尝试通过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2个维度对专利资源进行刻画。专利的不可模仿性。不可模仿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这种资源带来的优势根本不可能模仿;二是虽然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这种资源,但是模仿成本很高,模仿将无利可图。因此专利的不可模仿性可以从技术的重要性和法律垄断性两方面来考虑。拥有重要技术专利意味着企业压缩模仿者在本领域的技术收益,后来者只有提出专利无效诉讼或者想办法绕过现有专利,毫无疑问,模仿行为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本。那么专利的重要性如何衡量?“被引”正是原始专利具有开创性本质的外在表现,相关文献也证实高引用率与突破性创新有关[19]。Harhoff等[20]在美國和德国研究了964项发明,报告显示引证率较高的专利相比其他专利维持时间更长。专利被引作为一种法律约束力的象征,意味着对后续专利的限制壁垒。专利法倾向于在先专利的保护,被引次数的积累往往与原始专利有关,这些专利权涵盖整套新颖的技术,甚至是一种独特的工艺流程,并以此引领新产业领域的发展。原始专利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其法律垄断效力,为保证发明创造性,专利法倾向于赋予原始专利更大的保护范围,即使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在先专利,后续专利仍然可能构成侵权行为,这种情况在侵权判定中经常发生。专利法为原始专利技术空间提供排他保护并抑制模仿行为,强专利(高被引)提高了模仿者的技术进入障碍,后续专利的申请和实施都需要受在前专利的限制,模仿成本大大提高。研究使用专利被引次数来刻画技术的不可模仿性(Inimitability)。专利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模仿性一样,企业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也仅仅是一个程度大小的问题,不存在绝对不可替代的资源。一旦专利技术空间得到界定并且受到专利保护,替代行为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专利系统中的等同原则提供了超出字面意义的权利保护,即使某一方侵权产品或方法并没有落入某专利的权利要求的字面范围内,但却等同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发明时,等同原则允许法庭判决该方侵犯他人专利,因此创造性不足的发明将难以取代现有专利技术。即使出现了完美的替代品,由于与现存的诊疗方法和技术标准不兼容,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取代现有技术。理论上来说,考察专利不可替代性的最可靠方法是通过专家和律师针对专利中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分析,但是在大样本研究中难以实现。类似于契约中财产的边界,权利要求界定了该专利或专利申请所给予的保护范围并区分于其他技术领域。参考前人的研究[21],使用权利要求数量作为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bility)的代理变量。发明专利的创新性最高。研究基于医药企业2010—2014年的授权发明专利,由于引证指标具有滞后性[22],引证数据采用企业专利公开日至2016年底期间的专利被引次数。

3.2.3 控制變量参考前人的研究[10-11],研发投入、往期业绩、企业规模会影响企业收益,以销售收入代表往期绩效(sale),研发支出代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RD),企业总资产(asset)和资产负债率(lev)表示企业规模和负债水平,对企业所有权(state)及企业所在地区(area)进行控制。国有企业取1,民营企业取0.东部地区取1,其他地区取0.为了增强线性拟合度,对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研发支出取自然对数处理。

根据样本信息,医药上市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将近百分之四,与国外研究中企业研发投入比将近百分之十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见表1)。可以看出研发支出、往期绩效以及企业规模均与企业利润显著相关。回归模型中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4.2 回归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在0.1的水平上显著,销售额与企业利润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利润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加入自变量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可模仿性在0.1水平上对企业利润正相关,而不可替代性在0.05水平上与企业利润负相关。

用资产收益率(ROA)和权益收益率(ROE)替换因变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一致。假设一得到验证,在控制企业的规模,往期业绩以及研发投入之后,专利不可模仿性与企业利润正相关。有趣的是,权利要求数量表示的专利不可替代性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并在百分之五水平上显著。理论上来说,权利要求数越多,专利的保护范围越大,但是权利数量的膨胀可能会影响指标的效力。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越来越多样,技术节点增加,权利要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随着企业专利战略意识越来越强,企业更倾向于越过合理的要求寻求权利保护。与Takalo[24]等人的结论类似,宽泛的权利要求将导致更多的专利竞争,膨胀的权利要求数量造成审查员的负担,在专利诉讼中权利较宽的专利往往容易被宣告无效。权利范围较窄的专利更加难以被替代,而权力范围较宽的专利会降低对竞争对手的法律障碍,造成创新成果保护难度的增加。

5 结 语学者通常直接引用资源基础理论中的观点,但只有对稀缺资源的属性加以刻画才有助于下一步的研究。有价值的,罕见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往往难以评估和管理,其价值更加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这也引发了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践效用的讨论。研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对医药企业进行探讨:分析了专利对于医药企业的意义,针对专利的资源属性进行刻画,验证了专利质量与权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专利的不可模仿性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专利引用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效力,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一致。高质量专利作为企业的异质性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创造垄断收益,企业应加强基础性专利技术的开发,强化市场嗅觉,加强在新创领域的先动优势。而较小的保护范围(较少的权利要求数)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制药行业的企业不仅要追求专利的开创性,而且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关键技术点上,强化权利要求的集中度。

研究所采用的专利引用和权利要求指标对于专利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表征效力有限。将专利作为稀有资源放在资源基础观的理论框架中进行验证,仅仅在专利倾向性较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中试用,在其他一些不将专利作为主要保护机制的行业领域难以执行,指标的效力需要对更多领域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Lubit R.The key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tacit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1,29(03):164-178.

[2]Barney J B.I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Y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01):41-56.

[3]Enos G.Health reform drives an addiction mega-merger[J].Behavioral Healthcare,2013,33(06):19.

[4]Priem R L,Butler J E.Tautology i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externally determined resource value:further comme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01):57-66.

[5]Ernst H.Patent applications and subsequent changes of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ime-series cross-section analyses on the firm level[J].Research Policy,2001,30(01):143-157.

[6]Barreto I.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of past research and an agenda for the fu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36(01):256-280.

[7]Hirschey M,Richardson V J.Are scientific indicators of patent quality useful to investors?[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4,11(01):91-107.

[8]Lanjouw J O,Schankerman M.Characteristics of patent litigation:a window on competition[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2(01):129-151.

[9]李柏洲,苏 屹.发明专利与大型企业利润的相关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01):123-127.

[10]周 煊,程立茹,王 皓.技术创新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吗?——基于16年中国制药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08):166-179.

[11]刘 督,万迪昉,吴祖光.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够识别创新质量吗?[J].科研管理,2016,37(12):46-54.

[12]Maskus K E,Yang G.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competition iss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0,19(01/02):22-34.

[13]毛 吴,刘 澄,林 瀚.基于调查的中国企业非实施专利申请动机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1):73-80.

[14]Shapiro C.Navigating the patent thicket:cross licenses,patent pools,and standard setting[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1,1(01):119-150.

[15]曹 勇,孙合林,蒋振宇,等.模糊前端不确定性、知识共享与新产品开发绩效[J].科研管理,2016,37(05):24-32.

[16]Helfat C E,Raubitschek R S.Product sequencing:co-evolution of knowledge,capabilities and produc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21(10-11):961-979.

[17]曲 超,王永强,朱 虹,等.医药企业专利倾向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04):507-511.

[18]朱艳梅,徐丹妮,朱 玄,等.专利产出与上市医药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02):209-213.

[19]Fleming L.Recombinant uncertainty in technological search[M].Catonsville,Maryland:INFORMS,2001:132-134.

[20]Harhoff D,Scherer F M,Vopel K.Citations,family size,opposition and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J].Research Policy,2003,32(08):1343-1363.

[21]Yiannaka A,Fulton M.Strategic patent breadth and entry deterrence with drastic product innov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6,24(01):177-202.

[22]周 磊,杨 威.基于专利引用的企业技术竞争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3):42-48.

[23]Balkin D B,Markman G D,Gomez-Mejia L R.Is CEO pay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related to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06):1118-1129.

[24]Takalo T,Kanniainen V.Do patents slow down technological progress?:Real options in research,patenting,and market intro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07):1105-1127.

(責任编辑:王 强)

猜你喜欢
盈利能力
房地产企业税收策划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探析
高端白酒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乳制品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外部治理环境、公司特征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分析实证研究
广西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