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

2019-10-21 14:21许庆滨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

许庆滨

东营瑞联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对于一些高层建筑,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其损失将是巨大的,提高建筑地基的牢固性就显得很重要,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建筑地基相关标准,选择最佳施工方案,我们将对给出的几种问题进行分析,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给出一些相对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建筑行业应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保障。论文主要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并以高层建筑物为例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研究,同时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基础是指建筑埋在地面以下,将建筑物竖向构件荷载传递给地基的结构,地基是指承载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地基基础是建筑的立足点,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和检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工作。基础深埋在土层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地下水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地基基础设计的难度。相关资料统计表明,一般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约占整体建筑造价的20%,对于地质情况复杂、埋置较深、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地基基础工程,其造价占比可达25%甚至更多。因此,需要通过对不同基础形式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二、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概述

(一)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1、作为建筑物的承重土体或岩体,地基承担建筑物的所有重量。尽管地基工程不属于建筑主体结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及强度,还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免建筑物出现倾斜。在地基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土层湿陷情况、冻胀情况以及收缩情况等加以考虑,关注基础底面的单位压力、地基滑动危险系数以及沉降值等等。可以说,地基与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危害性、潜在性及复杂性。第一,危害性。危害性指的是地基对建筑物整体质量安全的影响。由于施工单位不重视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查,在完工后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事故很难进行补救。地基不稳不仅损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严重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二,潜在性。一旦地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会对下一道工序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属于安全隐患,可能在未来突然显现出来;第三,复杂性。由于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不同工程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地形、沙石岩土等,地基基础施工难度较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础施工方案。

(二)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特点

1、质量问题危害性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危害严重,而且影响范围广。由于建筑物全部荷载都由地基承担,如果地基失稳,很容易从整体上破坏建筑结构,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不仅如此,地基质量问题具有突发性,难以及时发现,危害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导致此类事故的严重性、危害性极大。2、施工难度较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区域属于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一些不良地质的场地上也开始进行工程建设。不良地质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且存在许多危险要素,大大增加了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难度。

三、优化措施分析

(一)运用多种施工技术应对

注浆法,按照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浆液进行加入,同时记录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灌注浆液。这个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工程,简单方便,能使地基的稳定性提高,还具有防水的功能。土开方技术也有着很强的技术支持,根据其特点加强施工质量的管控。在管控的过程中要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确保施工方案符合具体施工环境,施工工艺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强夯法可以加固地基,对于地面时不平整的地方进行夯击,在夯击一次之后还要进行多次夯击,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分段施工法也对地基的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从一边到另一边进行施工,还可以从中间到两边进行施工。先用大锤进行夯击,再用小锤进行夯击。在地基的建造过程中,还不能忘记防潮,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加入一些吸水和隔水的物质。在地基建好之后,地基周围的坑地用什么来填埋呢?有的时候可以用“无用”的废弃土来进行填埋,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损坏。我们一般用不同的土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地基层进行填充,运用相应的技术对所填的土进行夯击,确保地基周围被严密覆盖,防止地基被流水等冲塌。

(二)加大施工技术管理力度

对于上层土层较薄的淤泥土地基,施工时应当尽量避免扰动淤泥土;对于密实度与均匀度良好的冲填土地基,可将其用作持力层;如果杂填土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可能会对基础造成侵蚀,此时需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再用作持力层。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施工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内容,如建筑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周边环境、施工技术条件以及材料供应情况等,对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地基处理措施必须有效,能够实现局部结构强度、刚度的有效提升,确保建筑物能够良好适应不均匀变形的地基。在实际施工之前,还要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试验测试,便于地基施工质量控制。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应确保建筑地基变形符合规定要求,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工作。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强夯法、换填法、振冲碎石桩法、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等。

(三)处理地基基础

支护好地基基础连续墙后,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如下:1、置换垫层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处理软土层较浅的基础基础。挖掘机完成深基坑开挖后,尽量将软土层清除,在利用岩石完成相应的填充,再夯实振捣,提升填充层强度。针对填充的岩石进行振捣要利用打击桩进行,确保能够达到地基基础支护强度,为了避免结构存在缝隙,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多次振捣。2、钢筋混凝土桩。采用该方法可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可以减少混凝土填充,完成深基坑开挖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开挖位置,再进行混凝土桩基开挖,依据建筑工程结构,设置相应的混凝土桩数量。完成钢筋混凝土桩开挖后,进行钢筋笼绑扎,再浇筑混凝土,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桩支护效果可以达到要求,应当将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筋笼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无论是受到地下水流还是地震影响,地基基础结构中的混凝土桩都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起到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良好支护的作用,达到防护地基基础工程的最终目的。3、对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合理振捣,提高钢筋混凝土装质量和强度,滿足建筑工程的具体应用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当正确认识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严格规范施工流程,把握施工细节,及时发现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此确保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在现代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0):36-37.

[2]李章银.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基本特征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37.

[3]邵继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114-115.

猜你喜欢
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
城市燃气管道的浅埋防护技术探究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变电安装技术的探究
大跨径悬臂梁临时锚固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浅谈新常态下园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大跨度SP板、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
技工学校田径中长跑技术探究
石油机械设备中的防腐检测技术探究
基于云降水物理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探究
基于BPEL试析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