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

2019-10-21 16:09李佳齐王宝君魏香培高谦刘海洋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污染防治策略建议环境管理

李佳齐 王宝君 魏香培 高谦 刘海洋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建筑施工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因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了现如今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保障企业效益持续增长以及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展开力度,倡导文明施工。文章主要阐述对施工现场的污染防治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了现阶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且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根源上指出产生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原因,同时指出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策略建议

一、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现状

(一) 建筑施工污染问题的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的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了环境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且鼓励推行环境管理体系,促进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自从1997年我国开始实行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以来,施工企业已经逐渐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等,这些环境污染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会产生噪声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甚至于造成生态破坏。这些污染若不采取适当的防止措施,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且恶劣的影响,同时对周围生活的居民也造成一定的困扰。

1、噪声污染问题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时,会有很多的施工设备参与其中,例如打桩机、挖,土机、电钻、电锯等。因为施工设备其自身因素所致,还有受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限,施工设备在作业时极易产生大量的噪声。其中噪声最大的是桩基作业,冲击式打桩机产生噪声可达100dB。除此之外还有施工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期,很多都在夜间进行施工,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噪声的标准值符合要求,但是仍然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扬尘污染问题

扬尘问题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其影响程度较大。在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如土地平整、打桩、挖土、铺浇地面、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中都存在着扬尘的污染,尤其是在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严重。施工现场裸露的场地没有利用安全网进行覆盖以及场地内部的道路未进行硬化也会造成一定的扬尘污染问题。据调查,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来自汽车行驶扬尘、堆料场的起风扬尘以及装卸水泥、石子料等作业扬尘等等。其中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影响范围打,而其他如堆场及作业扬尘、一般扬尘的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

3、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包括土地开挖过程产生的废弃土方、建筑装修过程产生的砂土、石块、水泥、碎木料、锯木屑、废金属、钢筋、铁丝等杂物。如果固废处置不及时,或随意堆放,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也会随着径流雨水影响周围水体水质。

4、 水环境污染问题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还有含油废水和砼系统冲洗废水。施工过程中还将产生一些废土、废物或易淋湿物资(黄沙、石灰等),这些废料如果露天就近堆放水体边,遇暴雨时很容易冲刷入水体。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分析

(一) 噪聲污染

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是减少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手段。施工中禁止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从生源上控制噪声。对不得不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可以搭设作业棚,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另外,施工现场可应用围护结构的全封闭技术,降低施工作业噪声量。

(二)扬尘污染

堆场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和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根据扬尘的特点,所采取的的防治措施有:

施工的企业对工程运输管理工作要进行加强,对相关运输车辆的密封性要进行提升,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材料粉尘的泄露。

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从优,这也可以有效抑制粉尘的产生。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挡,这对粉尘的扩散有着一定的阻挡作用。

在现场要定时的进行洒水,这对粉尘的扩散可以进行有效地抑制,后期的清理工作要做好。

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冲洗池,对进入场区的车辆进行清洗。

(三) 固废污染

对固废来说,企业要做到收集与管理同步进行,而且要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存放。砂土、石块、水泥等可用作填路材料,废金属、钢筋、铁丝等可以回收利用。其他工程废弃物,要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运输过程做好的防尘工作,对弃土堆场加强管理,及时复耕,这可以有效防止固废乱排放问题的发生。施工过程中的固态垃圾若要长时间堆放,那么应该制定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科学有效的降低固态垃圾的污染程度。

(四)水污染

在建筑施工中,若要对废水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就应该修建相应的临时排水和处理设施,如沉淀池、排水沟等,需要排放的废水必须进行处理之后才能排放,且保障废水达到可排放的标准。临水体堆放的物资应建立临时堆放场,石子等粗粒物质放在近水体一侧,沙子等细粒物质堆放在粗粒物质内侧,且在堆场四周挖有截流沟;石灰、水泥等物质不能露天堆放贮存;废土、废物、或易失物资堆场应选在距水体50m以上。

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建设单位应当明确施工现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将保护环境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建设单位的管理范围,并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应当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负责,将环境保护的职责落实到人,同时监理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工程监理的工作范围内。工程开工建设后,应当设置专门的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降低由于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必要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为了保证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可以将环境保护作为颁发施工许可的重要内容,要求建设单位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并且缴纳履约保证金。工程建设完成后,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质量进行检测,合格的予以返还保

证金。如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不能够满足要求,那么可以扣取保证金。

四、建设单位在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一)通过承包合同约束承包商保护环境

在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添加到合同中,增加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条款,并且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或者将环境保护的质量与费用支付挂钩。建设单位按照相关地方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相应的环境保护内容纳入施工合同,既能对承包商的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帮助施工企业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能对承包商的环境保护管理起到约束作用,实现环境保护的管理目标。同时建设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承包商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施工,使承包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将保护环境纳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二) 工程施工中加强现场监督

建设单位的环境监督人员应当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法律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必要时可以采取巡视、旁站等方式,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或者不符合法规的内容及时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改正,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满足要求。

(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环境监督人员将检查记录和检查结果进行书面的记录,并且将记录定时向企业的领导进行汇报,说明施工现场当前的环境保护状况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要求承包商每月向其递交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材料,及时对这些材料和记录进行审查,发现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案和处理结果,使得企业领导能够全面的掌握环境保护的工作進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保护违约事件以及为工程价款的支付提供依据。

(四)倡导“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物品的再利用。建筑工程施工倡导绿色施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外排放及资源再利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

五、结语:

建筑施工项目的增多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控制,那么会给环境污染的扩大带来隐患,影响施工企业的形象,也会给最终的工程验收带来问题。在解决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切实际,要注重科学的应对策略,处理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问题解决措施的制定都要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范小勇.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如何防治环境污染[J].湖南水利水电,2011(12):22-25.

[2]李志磊.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11(02):123-124.

[3]邢德彦.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4):44-46.

[4]贺志军.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管理机制及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李佳齐(1995-),男,本科,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员。

猜你喜欢
污染防治策略建议环境管理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与污染防治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大环境下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制对策